邂逅绘本之美共享阅读之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余舒雯
摘要: 《纲要》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技能。”新课程也明确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图示绘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它的独特气质又区别于其他儿童读物,它既能带给孩子美的视觉享受,又是儿童艺术培养的一种重要媒介,更是赋予儿童情感发展的绝佳途径。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让幼儿用心与绘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在有效的互动中共享绘本之美、阅读之乐。
关键词: 绘本;幼儿;阅读;引导;提问;有效开展
《指南》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阅读一本好的绘本就像在美术馆参观大师作品时所获得的莫大享受,其画面的美好和内涵是值得让人反复去咀嚼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发展和智力开发,影响人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绘本通过文字与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带领孩子进入不同的世界,从故事中获取不同的情绪体验,丰富内心世界,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所谓“缺点”,学会用幽默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分享温暖的亲情和友情,帮助幼儿建立健全人格,为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绘本开展幼儿的早期阅读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新西兰的多罗西·怀特曾经说:“绘本读物是孩子在人生道德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重要的,,一个孩子从绘本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由此可见,选择一本好的绘本对幼儿来说极其重要。首先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又接近其生活经验,如2~4岁可选择材质和形式新颖的洞洞书、触觉书,4~5岁针对其好奇心强和愿意表达情绪等特点选择《逃家小兔》等图文并茂的书,5~6岁幼儿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选择《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能激发想象力的书。其次是关注绘本的审美:画面是美的、高质量的,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建立起准确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运用图式,风趣幽默又朗朗上口,如《好饿的小蛇》,其重复的话语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最后是关注幼儿的成长,好的绘本应该是从幼儿的视角反映幼儿的生活世界和内心。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阅读优秀的绘本,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就像《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一本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死亡和接受悲伤的绘本,以幼儿的角度细腻地写出孩子失去亲人后的情感变化,为孩子甚至大人带来心灵的抚慰与震撼。又如《别想欺负我》,书中为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让孩子知道自信才是最好的勇气和胆量。
二、 通过多感官的参与,让幼儿用心与绘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为什么丘比特射箭的时候眼睛要蒙起来,因为只有心灵才能洞察一切。幼儿开展绘本的精读,运用各种感官进入阅读,在阅读中感受,给予启迪,获得心灵滋养,吸取正能量。我相信孩子看过的每一幅画面,读过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凝结成一种叫做气质的东西,还会结晶成很多美好的品质与能力。
(一)享受阅读之美——眼睛
在阅读中,幼儿会用眼睛观察画面的变化,将画面的前后联系起来了解故事,我们需要做的是对绘本的人物动作、神态等加以引导,由浅入深地启发幼儿的积极思维,让其對画面以及文字符号产生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绘本的美。
(二)打开阅读之声——嘴巴
阅读一本绘本,展示阅读效果最好的方式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时,可积累语言,引发幼儿语言的发展,让幼儿主动运用书中的优美词汇与伙伴交流,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来表述作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拓展阅读之趣——身体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当幼儿阅读到故事的高潮部分引起强烈的共鸣,往往会以角色表演的方式对绘本进行回应。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和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对绘本深入探究,细致入微地感受绘本。
三、 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分享绘本的快乐、智慧和情感
在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会采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使得教师把自己的活动意图转为幼儿的学习激情。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有效的互动方式。“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猜想式提问,调动幼儿思维的参与性
好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我们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等,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如《兔子先生去散步》以“这是谁的家”导入,引导幼儿猜想和观察,让幼儿主动参与到课程中,乐在其中想去知道接下去的内容。接着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根据故事中事物的主要特征看图猜谜式提问:“故事中讲了什么?”“是什么东西帮助了兔子先生?”等问题,把故事里的标志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沿着逻辑思路去思考,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握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想象,从不同角度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会说什么?”“会怎么做?”“会怎么想?”等,提问幼儿发散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给幼儿更多的推理、判断、分析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
(三)递进式提问,提升幼儿思维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