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孙中山文化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徐文钊 字数:3136  点击:

[摘要]学校文化是校园成长的积淀,而班级文化正是校园文化的缩影与多元展示窗口。孙中山文化资源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班级构架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为建设班级精神文明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中山纪念小学“小石头”班为例,对孙中山文化资源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孙中山文化资源;班级文化建设;载体

一、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

孙中山文化资源可分为隐性文化资源、显性文化资源及外延方面的文化资源。孙中山隐性文化资源具体表现在孙中先生的精神层面,即孙中山文化观、文化思想、道德情操、品格修养、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治国理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孙中山显性文化资源集中表现在物质层面,即与孙中山有关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其故居,生活或工作过的遗址,使用过的遗物,所创作的作品,以及与孙中山相关的研究成果、文艺作品、纪念设施、纪念物品等;孙中山外延文化资源体现在影响和支撑孙中山个人思想、精神等背后的历史、文化元素及现当代传承发展的现实资源。

“中山纪念小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立,传承和弘扬孙中山精神是立校之根本、生存之动力、发展之期望。该校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挖掘并应用孙中山文化资源为主线,通过深度挖掘,全面、系统、准确把握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内容、内涵及当代价值,从中筛选出可应用的文化元素,建构孙中山文化资源鲜明的班级文化体系,从而为建立班级构架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本文以2019级(1)班为例,对孙中山文化资源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

二、班级形象文化建设

(一)显性文化立班级构架

班级中的显性文化指班名、班徽、班歌等能看得见的部分打造出的班级名片。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应用过程中如何致力于童气是实践中的一大难点。以2019级(1)班为例,班名能带给学生不同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在班名的选择上,查阅资料后并结合梁雪菊、魏娴主编的孙中山系列绘本,用绘本启航,了解孙中山小时候的绰号“石头仔”的来源,用故事拉近距离,故以“小石头班”命名。寓意着学生像小石头一样,能有着如先生般坚硬执着的内心,而小小石头聚在一起能叠成堡垒,不惧风浪,正如他团结起一个个中国人,不惧黑暗,点起火把推翻清政府。

班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是一个班级的标志。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红墙绿瓦的元素,以一块生机勃勃的小石头为主,代表着活泼向上,旁边形态各异的小石头则代表着班级各有特点的孩子们。

而班级的口号、班歌等等,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积极向上,贴合班级文化主线而制定。

(二)隐形文化立班级核心

班级文化固然离不开外显的展示方式,但任何外显方式都是为隐性精神文化服务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孙中山先生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寻和继承,但是对于低段孩子,如何选取更合适的精神要义,并在班级发展以及孩子们的成长中渗透呢?在深入研究后,结合学校的校训校风,确定了最为重要且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一种精神——爱国,两种品质——向学、坚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在每位孩子的举手投足中,而它不仅仅是显性名片,更重要的是精神文化建设,让班级的成长,成为每一位孩子与教师的共同精神之旅。

(一)日常浸润以校园文化为载体

中山纪念小学通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策略,将孙中山文化资源与学校文化建设六大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建构特色鲜明的现代学校文化体系。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独特的校园环境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以文化墙为例,学校依据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编写的《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的一生》连环画集,设计了适合儿童游览的特色文化墙。这一面会“说话”的墙,从“求学立志”“革命奋进”“探索前进”“宏大愿景”四个篇章讲述了孙中山爱国的一生。那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利用好这一面会说话的墙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游览、分享中感受其“爱国若命”的一生。同时以“童心绘祖国”、国庆活动等主题活动,让“爱国”种子的根在孩子们心中越扎越深,以此增强孙中山文化资源中的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渗透。

(二)立足儿童以绘本故事为载体

对低段学生来说,孙中山文化及精神遥远而抽象。所以“小石头”班的发展中立足于儿童视角,结合其年龄特征,并借助学校校园环境、校园文化这一独特优势,通过系列班本课程,让孙中山形象走进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待发芽的种子。

学生参加的班级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发展出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也会形成带有班级特征的文化氛围,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才能为班级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小石头”班班本课程一、二篇章为例,第一篇章中选取孙中山先生儿时趣事作为班本课程的开篇,让孩子们认识到了一个和他们一样调皮的、会犯错的“石头仔”。以这份认同感为基础,走进第二篇章“石头仔”的学习日常中。通过了解先生小时候的学习日常,学习其好问、向学的品质。也正好落实班级隐形文化中两种品质的渗透。

班本课程的设计应以儿童视角为立足点,以绘本为支点,找准班级文化精神内核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就可以撬动整个班级,带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不仅使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应用扩大了范围、丰富了形式、深化了内容,而且提升了理念引领作用。

(三)情感熏陶以节事活动为载体

除了显性的校园文化,学校及班级还特别重视节事活动,注重仪式感所带给学生的情感熏陶。以孙中山先生逝世96、97周年暨植树节主题活动为例:

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纪小师生以秉承孙中山先生“植树造林”理念,开展如“立振兴中华之志,树报效祖国之心”“植家国情怀,树强国壮志”等系列主题活动。感缅怀之心,种报国之志,身体力行感召新发展理念。节事活动的开展也能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更多情感的浇灌,同时学生的活动记录及感想,也能随着班级成长和活动历程而不断积累沉淀。既促进了孙中山文化资源的运用,又推进了节事活动的热潮。

(四)综合实践以文化景点为载体

班级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家、校、社的合力,中山作为唯一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有太多的故事和足迹可追寻一二。在“小石头”班建设中,以文化景点为载体,动员家长力量,以综合实践为主在寒暑假以家庭互动日形式游览景点。

以游览孙中山故居为例:参观纪念馆不仅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先生一生的经历,更能看到虽然他领导的起义失败了许多次,仍一直坚持继续前行,愈挫愈勇,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手抄报和画作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是对所感所悟的体会的延续。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对孙中山精神由感知上升到认知,由“灌输”进入到学生的头脑,有利于达到教育目的,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孙中山文化资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以“小石头”班为例的初步探究中,不单只是附加标签的简单化关联,而是将班级文化这种软文化,融合孙中山文化及校园文化,转变为班级精神,浸润于班级师生行为准则中,注重内在渐进性生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章卫贞.默默润,慢慢生,郁郁华——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初探[J].中国德育,2022(13):77-80.

[2]郑金德,吴雪芬,闵祥晓.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孙中山文化节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31):19-22.

[3]王怀玉.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不一样的带班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借班级活动·行家校共育·促学生发展
巧借信息技术,让班级管理锦上添花
基于“CIS”理论下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合理运用“Smart”法则,巧妙凝聚班级力量
“班级优化大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研究
班级读书会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
近距离聚焦班级中的“座位”
传统文化走进高职院校班级
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
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研究
协调家校联系 促进班级发展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