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研究

作者:庄维莹 张敏 字数:3283  点击:

[摘要]中山纪念小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是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因此,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是中山纪念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课程文化系统中,语文课堂应是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大平台,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探索寻求有机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的途径与策略,传承文化,点亮课堂。

[关键词]孙中山文化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入

伟人故里,人文中山。中山市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伶仃洋畔的翠亨新区马鞍岛,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的一片热土,承载着中山希望、中山梦想。对教育而言,中山纪念小学是翠亨新区成立后兴建的第一所学校,拉开了新区教育发展的序幕,中山纪念小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立,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是中山纪念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所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立足点,浅谈如何有效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让其在课程文化系统中得以合理应用,以及如何使其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类型,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一、文化资源传承与小学语文课堂之现状

中山纪念小学建校以来,通过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观察、调查、考查、访问发现,本校师生对孙中山文化资源了解较为肤浅。在全校的语文课程中,教师根据国家部编版教材、国家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未能结合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未能很好地体现“传承中山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

二、小学语文课堂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之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是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知识、提升素养最直接的方式,以动态呈现,潜移默化,对学生个体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阐述语文课程性质时提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1]与其他课程相比,语文课堂肩负着增强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目标,且课时量占比最大,故语文课堂应是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不可或缺的一大平台。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探索寻求有效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的途径与策略。

(二)孙中山文化资源对小学语文课堂具有积极影响

孙中山先生毕生追求真理,不懈奋斗、始终与时俱进、坚韧不拔。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振兴中华事业,始终锲而不舍,付出了毕生心血。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教师应努力建设富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语文课堂,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革命思想、学习品质、优秀作品等优秀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开放、互动、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而孙中山先生所留下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精神财富,无疑对创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之策略

(一)提高融入意识,完善教学方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课程资源的使用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多角度挖掘其育人价值;学校要整合区域和地方特色资源,设计具有学校特色、区域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学习任务群的明确要求,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2]作为一所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立的学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创建新时代、本地域、本学校具有独特价值引领、独特内容融合的语文课程,开展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主导者,有必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提高融入意识,不断调整、完善、更新教学方案。列举可有效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教材资源如下:

其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不懂就要问》直接讲述了关于孙中山先生故事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时候,冒着挨打的风险,勇于向先生提问,只为弄清书中所讲的道理的故事。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不必增加过多的拓展,学生已通过课文故事本身感受到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学生受到了孙中山精神的滋养和熏陶,这就是课文本身的魅力,也是孙中山精神和小学语文教材相结合过程中最大的一次交集。

(二)找准融入时机,创新融入方法

相比《不懂就要问》这样直接讲述孙中山故事的课文,其他课文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找准融入的时机,适时补充拓展资料,创新融入的方法。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第1课《天地人》一课时,可巧妙拓展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思想,课文中写道“天地人,你我他”,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爷爷也曾说过,天下为公,公就是大家,意思是世界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相亲相爱、要平等互助、要和谐文明,共同珍爱我们的家园。”借助孙中山思想,不仅能顺利地解释课文的内涵,还为本堂语文课增加了亮点,延伸了孩子的思维与情感。

又如,在执教二年级《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可拓展植树节的由来这一背景知识:孙中山是最早提出植树造林理念的人,他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特别重视林业建业,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3月12日,定为了植树节。课堂上,孩子们不仅认识了邓小平爷爷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学习了邓小平爷爷的优秀品质,懂得了植树造林的好处,还了解到孙中山先生对植树节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超越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以课文为纽带,在恰当的时机,补充恰当的材料,可以更好地追溯源头,升华主题。

再比如,在一年级《明天要远足》一课,老师可以启发孩子们设想自己如果要去远足,想去哪里、怎么去、为什么去,同时介绍少年孙中山航海远行、奔赴异国他乡求学救国的成长故事,鼓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二年级《中国美食》一课,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孙中山先生最爱吃的几样菜,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爱国为主题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学习爱国诗词,认识革命领袖周恩来总理、爱国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之后,教师可以补充介绍孙中山先生,引导学生将多位伟人作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他们共同的爱国之情、赤子之心。

像以上这些可以有效融入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方法和落脚点,在教材中还有很多。需要教师拥以敏锐的洞察力,去不断地寻找、挖掘、巧妙设计,点亮课堂。

(三)变通融入模式,尝试学科融合

海纳百川,融汇贯通。在教学中,教师可尝试打破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挑战有趣的“混搭课堂”。

一年级语文课文《升国旗》,可由语文、美术两位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执教。语文老师可带学生来到操场上,让其认识国旗,感知国旗的形象,回想升旗时庄严的时刻。在朗读“五星红旗,我们爱你!”时,带学生来到校园内的孙中山铜像前,讲述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的一生小故事一两则。接着,美术老师指导学生为国旗、为孙中山先生作画。学生将情感内化,以画作表达,沉浸在热爱国旗、崇敬伟人的情感体验中。

在《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和综合实践老师配合上课。语文老师讲解课文,介绍植树节的由来,综合实践科老师带领学生来到劳动实践基地同栽小树苗,为菜圃浇水施肥,以行动爱绿护绿,在劳动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进对背景的了解。

“混搭”课堂,推开了学科之间隔离的门,在学科融合的趣味学习活中,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拓宽课堂的深度、广度,让孙中山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融入,激发出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力,小学语文课堂也得以点亮。

四、结语

身在伟人故里,基于学校特色,语文教师需要以儿童独特视角感受孙中山文化资源的魅力,并以课堂为立足点,勇于探索、勤于挖掘、敢于创新,给予学生更加丰富、广阔的语文课堂学习平台,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中韩小学社团运行机制的现状调查与对比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
中职学校如何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多角度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浅谈如何激活高中美术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谈构建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关注生命与时俱进上好每节语文课
浅谈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