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解读恐怖片创作元素

作者:唐源 字数:2961  点击:

摘 要:当代恐怖片的研究基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的研究,成为与“恐怖”情绪同源的心理学与电影艺术学的契合点;恐怖片在某种程度上以一种艺术的形式“纯生理欲望”的展示,揭示了当代社会人类精神的困惑。

关键词:恐怖;环境;生理欲望;反思

纵观恐怖片创作的研究,精神分析电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恐怖片的研究中,《电影研究关键词》中谈到“通过魔怪和梦的暗示,将观众引入潜意识世界,这可能对观众有好处,因为它允许我们检视我们的潜意识。”很显然,当代恐怖片的研究基于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的研究,成为与“恐怖”情绪同源的心理学与电影艺术学的契合点,马克.杜兰德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对于“恐怖”情绪的阐释及发生的心理效应:“害怕这种情绪(emotion)是一种对恐怖的主观感觉,一种强烈的行为动机(逃跑或战斗),一种复杂的生理或唤醒反应。”在恐怖片的类型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视听觉来营造出这种“恐怖”的情绪和氛围呢,情绪理论家一致认同构成情绪的三个相关成分:行为、生理和认知。

并谈到,强调生理的情绪理论家,将情绪是为一种脑功能,“脑的情绪中心和眼部(视网膜)、耳部有着直接的神经生物学联系,这使得情绪可以在没有更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下被激活。”即一种潜意识的体验。强调研究情绪认知方面的理论家Richard S.Lazarus提出,“一个人对环境变化的评估是以环境对个体的潜在影响而作出的。”而这三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影响着情绪的生成。

1 “环境的刺激”——“恐惧”情绪的基调

恐怖片的在电影作品中的“恐惧”情绪诱发因素,也可概括为为:“生理刺激”如通过一定视觉听觉潜在的环境的暗示,或者通过直观的血腥、暴力场面视觉刺激恐怖感。如影片《荒村客栈》、《枕边有张脸》、《林中小屋》、《切尔诺贝利》、《隔山有眼》等影片中所选择在一些偏远的荒郊古宅或被遗忘的城镇,这些都是远离现代文明、根生着自己特殊地域文化,或是被现代文明所遗弃的地方,洋溢着一种“异化的文明”(生存的本能欲望至上)。在这些环境中冲刺着一种原始的野性与神秘,氛围本身营造出一种直观孤寂、阴森、神秘、恐怖感。但也有将恐怖片的发生环境设置在城市中的,如《公寓》、《红色高跟鞋》、《鬼水怪谈》等,将故事安排在喧闹的大都市中,在《生态环境心理研究》一书中谈及了现代城市环境与郊区城镇相比,通常会包含更多的环境压力特质,都市文明本身也在发生变异(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物化机制),从而产生更多的心理问题,更容易落入内心孤寂恐惧的沼泽。这种透过“城市环境压力的象征物(城市角落的贫民窟的破旧公寓、都市繁华地带荒废的建筑、地铁站、夜深人静的办公大楼、博物馆等)”内在的“环境压力”的潜意识引导,为影片奠定了一定的消极负面害怕、焦虑、抑郁情绪的基调。这些压力表现为:

其一,生存保障的环境压力,“贫困、教育程度低并且通常受到社会歧视的人往往住在都市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这些人也可能暴露于拥挤、噪音与犯罪之中。”美国影片《鬼水怪谈》,刚刚离婚的女主人公达莉娅因为经济的原因带着女儿,租住了一间便宜古旧的公寓,搬进去的那一刻开始,怪事接连发生。

其二,,“通勤”(上下班行为)的压力,“通勤的压力源,干扰到通勤状况(如塞车)将引发压力反应,如生理反应、心情不好和表现不良。”影片《红色高跟鞋》中,一直生活中不顺的女主人公善彩在上下班的地铁站里捡到了一双“粉红高跟鞋”这是一切恐怖事件的开始。

其三,“少亲社会行为”(人际交往的缺少),“环境负荷理论主张,过度刺激的都市生活致使我们过滤掉比较不重要的外来刺激——例如。需要帮助的陌生人。”,“都市成长的人形成一种都市人格,其特征是少的亲社会行为。”P168影片《公寓》世英独自孤单的住在一幢高层豪华公寓中,面对对面公寓的残疾女孩柔妍的求助,世英的忽视,而成为了一切的恐惧来源。影片围绕的一切恐惧的来源的探讨,就是对“忽视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及自身的城市“孤寂感”问题的心理的审视。

2 感官生理刺激——原始物欲的反思

血腥、暴力场面视觉刺激,是诱导生理情绪的恐惧感产生的又一因素。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由三种“我”组成: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就是人的本能冲动。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谈到“伊底(本我)是潜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晦涩、混乱的部分,是人的心理经验中最原始欲望,包括与生俱来的所有遗传素质,当然包括了猖獗的性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弗洛伊德在《性爱与文明》中谈到“一般来说,我们的文明乃是建基于对本能的压制上的。” “个人具有的抑制作用逐渐消失,所有那些作为原始时代遗留而潜伏在个人身上的残忍的、兽性的和破坏性的本能则被挑动起来,去寻求自由满足。”《针孔旅社》、《致命弯道》、《隔山有眼》、《异形》等影片中的变态杀手或是外来生物,都是异化,残忍、兽性、破坏性的人的“本我”(压抑在身体内部)或非我族类(“他者”存在身体之外本我的外化)的本能压抑释放的呈现,《电影研究关键词》将其解释为“恐怖片表现社会的压抑物(包括本我冲动);表现我们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忧虑(包括对技术的依赖);表现我们对俄狄浦斯轨迹的焦虑(男性恐惧阉割和生育行为);表达他者的恐惧(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身体,同性恋的性欲,非我族类)。”同时,也表现为对人类文明背后的“原始欲望”——暴力所指涉范围的反思——文明倾斜:总体性失落的反思。

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被比喻为“专事摧毁性思维”,它宣扬颠覆性、破碎性、多义性、不确定性,否定传统形而上所建立的价值观人性的“善”、通过形而上文化意识的疏导可达到循环往复的“永恒”、“总体”、“统一”、“和”的终极观念。海德格尔对这一以技术性为标志的时代,称为“技术的白昼”。“在他看来,这个白昼是最短的白昼,紧接着是诸神的隐退,幸福尽逝的世界之夜。……在自我扩张之中,人类面临着丧失自我于无限性的生产之中的危险,被物化和转化为一种物化机制。”车玉玲在《总体性与人的存在》评论道“文化坠距(物质文明发展大于与精神文明发展)加大,会导致文明的倾斜,并衍生出畸形的人的存在,即人的片面化的存在。”

恐怖片在某种程度上以一种艺术的形式“纯生理欲望”的展示,揭示了当代社会人类精神的困惑,和面对当下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文化导向”——在失去了“神性(超我)的沉重束缚、永恒的信仰(善的崇尚)、对总体的渴望(亲社会性),意识形态中被制造出的“机械化、物化”的缺失人性及其“生存空间”等问题的思索。

参考文献

[1](英)苏珊.海沃德. 电影研究关键词[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朱建军 吴建平. 生态环境心理研究[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叶浩生. 心理学通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奥)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

[5](美)马克.杜兰德 .变态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车玉玲.总体性与人的存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钢琴组曲《学生日记》的创作思维赏析
马克思思维方式的逻辑解读
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的现代主义创作主题研究
从“武化”视角解读高校武术教学
政治理论解读:社科学术期刊的当然使命与职责
《文学杂志》中特殊文体形式的研究及创作
从审美角度对文言文文本的解读与品“文、言”之美
解读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措施探究
解读新兴互联网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影响
解读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三步教学法
解读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
浅谈小学美术色彩创作的课程与教学实践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早期商业电影发展历程及其创作特
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的探析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与对策解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