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放慢脚步,关注幼儿

作者:施华萍 字数:3235  点击:

摘要:主题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础,以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的一种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是学习探究的主体,是积极自主的探究者,教师要放慢脚步,关注幼儿,引导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探索性思维,提高自身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主题活动;幼儿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18-02

长期受传统直接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当今主题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仍是“为教而教”,以教师自身为主预设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注重幼儿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忽视了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虽有“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总是感觉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就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小班主题活动《种植园的秘密》针对“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谈谈自己的浅见。

1.兴趣——激发幼儿主体性的前提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主题活动中,当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孩子们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研究、去尝试,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所以主题内容的产生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人手。

在户外活动时,发现幼儿经常去关注幼儿园种植园,并会产生各种讨论和疑惑:“这是什么?”“这是青菜吗?”“怎么叶子上有洞洞?”“快看,这边的叶子爬上了竹竿”等等。立足于幼儿兴趣点,同时鉴于该活动内容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我们生成了本学期的主题活动——《种植园的秘密》,并在后期中不断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一系列的子主题,如“菜叶上为什么有洞?”“草莓怎么了?”“蔬菜开花了”“长豆的秘密”等等。

2.教师——发挥幼儿主体性的保证

当代教育日渐强调平等的师生关系,这要求教师要从纯粹意义上的教学计划执行者转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要从关注自身的“教”转向关注幼儿的“学”。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从原来被动接受式转变为现在探索体验式。在整个主题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建立起一种多元的关系:教师既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也是活动的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而孩子既是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评价者,又是能与周围的同伴、成人、材料及环境不断地接触、交往的互动者。为此,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2.1 学会观察,注意倾听

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先了解儿童。而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声音正是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成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会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会出乎大人的意料。因此教师应用眼、用耳、用心去全面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做什么,要注意倾听孩子在说什么,及时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适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并注意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在一次自由活动中,几个幼儿偶然发现班级自然角的草莓枯萎了,自发产生了各种疑惑和谈论:“草莓叶子怎么变黄了?”“草莓死掉了吗?”“草莓怎么都没有结果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在一旁的我耐心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并没有马上给予解答,而是适时地捕捉住这个有教育价值的问题,抓住幼儿的关注点,生成新的活动内容——〔草莓怎么了?”

2.2 放慢脚步,等待内化

在以往的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教师总是会急于将知识技能灌输给幼儿,经常一堂活动下来,教师很忙,幼儿也很忙:教师忙着灌输知识经验,幼儿则忙着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幼儿是否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内化来吸收。用力过度,反倒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适当地放慢脚步,在一堂活动中不要将内容安排得太满,也不要将知识点安排得太多,而是要从小点人手,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内化,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2.3 善于回应,激发兴趣

在主题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知识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同时,又因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常常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索,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引领”,借助特定的情景、材料或开放式的问题,适时地对幼儿进行点拨,引导他们发现新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新的一个探索内容。

在“菜叶上为什么有洞洞?”这个活动中,幼儿进行了各种猜想讨论:“应该是虫子咬的”、“我上次有看到叶子上有蚂蚁,应该是蚂蚁咬的”“学校有猫,应该是猫弄的”……对于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猜想,我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反问“那要怎么才知道到底是谁咬的?”引导幼儿接着去思考该如何验证,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过一阶段的实地观察及亲子查阅资料之后,孩子们得出了结论“是菜虫咬了蔬菜”。我又反问:“那我们该怎么来保护我们的蔬菜呢?”引导幼儿发现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内容,从而把学习兴趣推向新的一个层次。

3.探究——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关键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1 问题情境中的探究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积极搭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还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条件和过程,让幼儿在一个有充分时间的环境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多提出“为什么?”“怎样做?”“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别的办法吗”等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有的解题策略都应是通过幼儿思考、推理和探索得来的,教师只是扮演激发其思考的角色。

在问题情境中的探究,往往前一阶段的归纳总结会成为下一阶段的启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在“草莓怎么了”的子主题活动中幼儿经过观察、讨论及结合影像资料,得出了结论“阳光、水分、土壤、肥料是影响草莓生长的因素”及“自然角的环境不适合种植草莓”。但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告一段落,而是在师幼互动中引发新的思考“既然自然角不适合种植草莓,那这些草莓该怎么办?”“搬家?那如何帮草莓搬家?”“将草莓搬种在哪里更合适?”一系列问题又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成为了下一阶段活动的启动,而这下一阶段由此而引发的探究,将挖掘幼儿深一层次的潜能。

3.2 亲身操作体验中的探究

《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因此,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进行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尤为重要。

在子主题“葱和韭菜有什么不同”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告知幼儿两者的区别,也不是仅是简单地出示几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而是现场提供了葱和韭菜实物,让幼儿人手一根葱和韭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闻一闻等多种感官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对比发现两者的不同。在活动最后还以游戏“帮葱和韭菜分家”引导幼儿巩固经验,学习分类。还开展了“品尝美味的葱和韭菜”的活动,让幼儿以“尝一尝”的方式,进一步发现两者的不同。在亲身的操作探究活动中,幼儿积累了观察与探究的方法,不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要放慢脚步,多关注幼儿,多了解幼儿,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能激发幼儿生活实践和学习实践的自觉意识,才能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曾萍萍.有效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08.

[2]王映雪.关注幼儿引导幼儿[J].科教文汇,2010.01.

[3]褚沛蓉.让幼儿多元能力在探究型主题活动中发展[.1l.魅力中国,2011.05.


关注生命与时俱进上好每节语文课
高师“现代汉语”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的几个重点
关注课堂细节 提高教学效率
羽毛球运动员脚步移动技术训练特点的研究
高校器乐教学应关注的审美要素
关注练习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儿童《指南》的推进与贯彻
关注教学板书,提高课堂实效
关注学生“前概念”,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让生命更精彩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关注与实施策略
关注后进生发展推进自主学习型课堂改革
关注思维引导提升写作能力
关注审美机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注练习设计培养运算能力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