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作用和方式探析

作者:谢浪中 字数:2668  点击:

[摘要]对中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对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至关重要,影响着学生的智育成效、品格培育成效和性格养成状况,关系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并改进相关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两者相辅相成,为新时代中小学教育做出贡献。中小学教师应当充分践行生本理念,让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提升心理教学的针对性,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作用,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德育中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度,促进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融合方式

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够将松散的心理教育和单一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动教育机制,立足于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理念,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另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以更加健康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心理健康学习的意义和方法,并不断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效能。

(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关系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独立人格、性格的塑造,而思想品德又关系着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自内而外的道德品质塑造与精神内涵培养,无一不依赖于包含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德育教育当中。因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改良学生的价值观。

(三)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本身的一个重要模块,而且是其中的核心知识体系的代表,相关教育目标的达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从而接受更多德育的重要理念,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德育教育的过程也需要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其更多的内在支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大小德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四)符合素质教育的新需要

中小学生对社会发展缺乏完整的认知并且自控力较差,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德育教育当中应当注重对学生三观和社会、自然认知程度的培养和提升,注重用适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将德育和心理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我的心理暗示潜能,提升其把控自我的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地掌握方法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德育教育达成更好的效果而扫清障碍。

二、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式与策略

(一)充分践行生本理念,让教学内容更接地气

教师应当充分践行生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指引者,注重德育过程中识别学生心理,并采用心理学领域的方法论去分析德育应当调整的合理方式,坚持意境相通和心灵互动,注重心理分析方法在德育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同理心与责任心作用,契合学生的思想习惯和行为状态,以此为基点进行教学改良,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人心。要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成长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与内容,从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所思所想、奇趣见闻和感受等方面入手作为素材去展开德育教育,并在这过程中强化对学生主观心理感受的发掘和探究,使得心理健康更好地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心理教学的针对性,坚持核心价值观导向作用

中小学教师应当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将其导入德育的疑难杂症当中去进行重难点突破,从而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另辟蹊径去解决更多的德育问题。应当适当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而进行德育因材施教与心理教育的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掌握更加适合自身的德育实践方法与心理健康调适方法。应当不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将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和理论通过心理分析和思想推导的形式展现出全貌,方便学生在理解思想提出者心理活动状态及社会大众相关思想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强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使其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三)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要不断优化德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运用多元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将主题班会、双学活动、电影赏析、心理话剧演示和分析等教学形式引入德育教育的课堂当中来,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场景下的德育表现形式,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及时矫正学生有可能歪曲的思想,正确运用心理导向法来进行正强化,宣传美好品质和正能量事物,发挥心理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并在培养和维持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应当定期通过抽查、检测、观察、指导、后续分析改进及变更教学策略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和道德修养等进行后续跟进、评价和推进型教育,从爱国主义、保护公共设施、尊老爱幼、诚信守法、遵守规则等明细化德育内容上去展示其中与心理教育相关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随时更好地进行应用。

(四)在德育中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他们性格和状况的不同,在课堂之外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心理排查和实策针对性解决等方法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心理难题、扫除心理障碍,让他们在德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其自然并学有所得、行为理念均有所改进。应当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通过心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学生个体的感悟力,从而为后续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达成进阶目标而奠定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效果成正相关关系,应当促进两者不断融合,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功能,才能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作民.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10):19-20.

[2]苑影.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作用及方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91-191.

[3]陈敏红.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J].电子乐园,2018(4):0007-0008.


对心理利己主义的批判
以智育为参照物,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成因及对策
浅析中学德育教育问题
投标人恶意投标的心理及应对策略分析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研究
浅谈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德育中赏识教育的运用
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简析
高校足球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地方性院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模式的探析
高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