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作者:孙庆瑶 字数:2500  点击: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学生在身体、情感以及思想智能方面的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参照体,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家与课程设置带来的影响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缺乏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与了解、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没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重要性。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1 难以适应快速的环境改变

步入大学生活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是既新鲜又陌生的。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在生活环境中还是学习环境中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在生活中,大学生活对于之前初高中生活来说是一个小规模的社会圈,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再像高中时那样单纯,人与人的相处交往也变得复杂,同行与异性的接触以及恋爱关系等问题上,都是大学生将要面对的环境改变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的轻松自主学习方式让大学生很难掌握,很多同学习惯了在被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学习,对大学的自主式、探索式学习方法很难适应,一度造成荒废学业,放弃学习,成谜于网络游戏和其他各种堕落的生活里。

1.2 社交障碍造成的忧虑心理

在大学校园生活中,由于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点、不同家庭背景以及不同文化教育程度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大学生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矛盾。这种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使大学生脱离了学校群体,不懂得如何融入校园的大集体生活中,这对未来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社会工作以及融入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3 人际关系敏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上。通过调查数据显示,92%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不自在感以及自卑感。主要表现在不能主动去与同学交往,同学之间十分生疏,学生们没有打破陌生局面的意识,对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漠不关心,不能主动快速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过分在乎他人的态度,担心自己得不到他人的理睬,担心他人会嘲笑而不敢去面对;对于自身的猜想太过依赖,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存在这样的现象,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身上

1.4 麻木冷漠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最大缺点是对生活以及学习上表现出的冷漠麻木的生活态度。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己,对生活没有追求。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空虚感,使他们寻求虚拟的情感寄托。整日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里,慢慢消沉、颓废。这种麻木冷漠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影响

2.1 从不同性别差异上的影响

不同性别上的大学生所面对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从人生的经历、自我的认识、自我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来自男大学生的压力通常表现在无法承受压力而出现的自卑、恐慌感。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面急于毕业,想更快地加入社会工作中,一面又对社会就业形势有所恐惧,害怕毕业,使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紧张不安的状态之下,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对女大学生而言,他们面对的心理健康更多体现在恋爱问题上,青春期的她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并未正真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她们更多面对的是感情与理智的矛盾、心理以及情感寻求理解,这使得恋爱现象普遍出出现,她们对恋爱充满向往,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常出现情绪上的冲动,容易把问题的处理脱离实际,导致生活上以及学习中出现烦躁苦闷现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在解决共性的同时,对个性问题的指导教育上不能忽视。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人际关系、爱恋与性心理、毕业就业方向指导、情绪管理等模式课程。

2.2 从不同成长阶段上的影响

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同的。在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会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有所不适应,容易出现逆反与独立的矛盾,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中产生压抑、烦躁的心理情绪,无法承受来自学习的压力,容易产生厌学、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心理。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来说,毕业就代表着失业的心理普遍存在,恐惧、困惑和紧张不安让大学生的心理极度不平衡,生活意志消沉,对未来生活缺少信心,感觉前途一片渺茫,看不到生活目标。大学生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设置上要有明确阶段性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可通过不同阶段时期、不同专题等设置来进行教育指导,通过座谈、心理测试等方式,细致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去解决每一位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后期跟踪随访,将这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与统计,便于后期进行全面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束语

在大学生的成长生涯中,大学生所具备的健康心理素质,是对将来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一个保障。大学生必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前提,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依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来设定,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实质性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木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23):112-113.

[2]董耘.李萍.朱孔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10(11):78-79.

[3]杨绍清.程淑英.李建明.团体咨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06):78-79.

[4]谌晓安.湘西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2,7(09):12-1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和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婚姻恋爱观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哪些影响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
挖掘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当好参谋
大学生村官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跨文化英语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影响
高校理工科背景下美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关于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从“家风”到“舍风”,实践探索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
重视三“C”,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