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经典润心灵,书香溢班级

作者:陈妙如 字数:2629  点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措施,其中包括充分运用文化课本的教材、注重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多渠道传递正确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关乎孩子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学校德育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基础。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单一、教学方式呆板、情感体验缺失等,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够理想。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德育实效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挖掘教学潜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此为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运用文化课本的教材

教师可以按照课本教材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首先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识字,接着让学生能够通读文章内容,再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与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按照这一编排进行,使学生不断深入,从表层到深层,感受到文化思想的丰富多样性。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认识文中的生字、生词,使学生能够独立诵读文章,然后再带领同学们进入到文章中去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解决一些课后问题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提升学习效率,侧面渗透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其次,教师也需要精确把握课本教材的内核,小学语文教材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如字音、字形、词汇、诗词、古文等等。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精确把握课本教材的内核,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有效地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赠刘景文》古诗的教学时,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并不能理解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为其讲解得过于深刻,只需要告诉同学们这首诗是为了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积极向上生活则可。在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传授他们能接受的知识,能够更加突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二、注重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回应,激发其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例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品德培养方面讲述或描绘自己的经历或故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丰富表情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有所悟,从而有所行动。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一块儿奶酪》的教学时,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行讲解,更要向学生传递文章中所透露出的一些道德品质。比如,蚂蚁队长的公正无私,它言出必行,赏罚分明,身为队长,丝毫不会顾及自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它关爱弱者,丝毫不徇私舞弊,对于明明可以悄无声息夺得的利益,它并没有去占取,而是将其分享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教师要教导学生,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蚂蚁队长学习,不要永远只顾及到自身的利益,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通过这种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做人的本质,学习到社会的正能量。当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并让学生遵循社会的规范,鼓励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影响到他人,教会学生将自己的善行分享给周围的人,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归属感。还可以将一些社会事件和话题引入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思考一些道德和哲学上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在思考和讨论中思辨问题,积极参与到道德与伦理的话题,强化思想观点和品德情感的涵养。通过注重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融入自身情感和生活经验,更新思维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三、多渠道传递正确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以正确、实质意义上的道德观念,促进良好社会关系,减少不良社交行为和心理问题,同时有助于增进自尊、自信和自主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各种道德故事、名人事迹等,让学生在阅读教育中不仅能够学习到文字表面的知识,更能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建和谐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地说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对陶罐和铁罐都有些什么样的看法。通过自己的发言以及听取别人的发言,同学能够从中学习到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大度为人。接着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要像陶罐一样,为人谦虚,不斤斤计较,要懂得与人为善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鼓励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如手册、小说等,这些作品往往体现了正面的价值观,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正确价值观的内涵。还可以结合文化活动,如研学、实践活动等,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参加文艺和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正确的价值观念。还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电影、视频和图片来帮助学生更深入体验到正确价值观。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确立正确价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渠道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行为观念、思想意识,并能更好地面对生活。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德育实践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品德情感的有效手段。以上方法,既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深度,又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和人文素养。除此以外,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教师们一起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寻找更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


公共图书馆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走进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幼儿特色国学教育之经典诵读活动经验及反思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分析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分析
用赏识的心态孕育心灵之花
绿色点亮幼儿的心灵
国学经典引入小学音乐教育内容的应用策略探究
让古诗词浸润儿童心灵
浅谈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影响
瑶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的渗入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阅读的实践分析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分析
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