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多种“疗法”齐助孩子戒掉游戏瘾

作者:李玉凤 字数:3521  点击:

[摘要]孩子一旦染上游戏瘾,就会危害身心健康。而要“治疗”孩子的游戏瘾,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在不断寻找“治疗”游戏瘾的方法。经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实践,我认为在“宽容、班会、家长”的齐助“治疗”下,孩子的游戏瘾还是可以戒掉的。

[关键词]游戏瘾;宽容;班会;家长;治疗;效果

一、“病例”情况表现

“老师,小涛又趴着睡着了。”吃早餐时,坐在小涛旁边的小红又大声地跟我反映情况。接着全班又是边吃边议论:“小涛真是睡神,他把桌子当作他的床了,无论是下课,还是上课,他都是呼呼大睡……”在我一番制止后孩子们才停止议论。是的,小涛每天秒睡、面容憔悴、精神萎靡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作为小涛的班主任,我尝试了好多方法,但还是效果不佳。小涛已经上五年级了,人也聪明,成绩却在急速下降,看到孩子如此模样,我也是心疼不已,十分着急。

二、“病例”问题诊断

小涛是个留守儿童,虽是爷爷奶奶拉扯大,却跟他们关系紧张,不听从爷爷奶奶的管教。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平时也回来少,有的只是在电话里的嘘寒问暖,走不进孩子的心灵。小涛最近迷上了玩游戏,而且经常是晚上躲在房间偷偷玩,这就是导致他白天秒睡的原因。对于这样的小涛,爷爷奶奶只是一味地骂,爸妈只是一味地训斥、批评。手机连续被我收了三次了,但小涛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再次搞到手机,他说自己已经离不开手机、离不开游戏了。原来他已经玩游戏玩上瘾了。作为班主任,我不愿孩子变成这样,即使前面好多方法好多效果不佳,但我还是继续寻找有效可行的方法。于是我通过不断翻阅书籍、咨询一些非常有经验的班主任等方法,寻找到了用心理学知识有助孩子戒瘾的方法。

三、“治疗”方法

心理学中指出,“瘾”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具有危害性。游戏成瘾属于行为成瘾。戒瘾并不是切断他的成瘾行为才算成功,如果能减少成瘾带来的伤害,能够带着瘾过正常的生活,那么这也算戒瘾成功。针对小涛已经出现的睡眠错乱、自暴自弃、容易发脾气、成绩下降、和家人关系变差等问题行为,我采取了一些方法,逐渐让小涛戒瘾,做个能自我约束的人。

(一)宽容疗法

小涛虽然每天晚上熬夜玩游戏,上课总睡觉,即使不睡觉也无精打采,面容憔悴,但是他至少还能来学校,证明他也想学习,只不过无法控制游戏瘾。我也跟他聊过,他也说他想改过,但就是改不了,他需要老师的帮助。面对上瘾的小涛,我用宽容对他进行心灵“治疗”。我每天都会利用下课或者放学时间找他谈话,跟他讲讲他现在的情况,举些玩游戏上瘾导致严重后果的例子给他听。哪怕是他熬夜玩游戏,上课睡觉反反复复,但他还是接受了我的教育。例如,家长收不了他的手机,反而我收了他三部手机。清晰地记得,我要收他第二部手机时,他跟我说他的手机放在家里,回家去拿给我,因为他家就在学校对面,我便答应了。我在学校一直等他,眼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他还没出现,于是我打电话给小涛的爷爷奶奶,却得知小涛没回家。这时我慌了,小涛去哪里了,要是有个万一我该怎么办……越想越担心,我立马走出校门寻找小涛。我沿着小涛回家的路,包括路旁的小店,可是就是没看到小涛的身影,我越找越忐忑,眼看天快黑了。正当我急切寻找时,“李老师,李老师”,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小涛。小涛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身边,即使我很生气,但是看到他满头大汗挺可怜的样子,我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先买了一瓶水给他喝,他接过也连声谢谢。接着我再询问他去了哪里。他说他确实回家拿手机,只不过他回去时他爷爷奶奶不知道。说完他就把手机交给我,还说“老师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此时我很心疼他,便带他到蛋糕店,买些蛋糕和牛奶给他吃,便送他回家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只有宽容,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走出瘾界。

(二)班会疗法

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非常大,可以说是正面教育,也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玩游戏,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不止小涛玩游戏,班里很多孩子也在玩,只不过小涛的情况比较严重而已。于是我决定开展一次有关游戏的主题班会《“王者”荣耀吗?》。在班会中,我问孩子们:“王者荣耀”这个游戏大家熟悉吗?“熟悉”,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道。接着我让孩子们说出喜欢里面哪些人物以及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孩子们讲得兴趣高涨,议论不休。然后我由游戏中的“王者”进而引出在学习中如何成为一个王者。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应该把玩游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会控制自己、锻炼自己。于是我继续追问:“那如果想玩该怎么办呢?”我特意提问了小涛,小涛表示“平时不玩,周末有固定玩游戏的时间玩一会儿”。班会上,孩子们都说得很好,游戏可以玩,但要控制。所以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制定出有关玩游戏的班约,并且要求孩子们严格遵守,违者将要接受班约的惩罚。特别是小涛,他当时也表示会尽量遵守班级公约。当然这公约的实施,也需要家长的配合、监督。

除了班会教育,我还分别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阅读分享会》《做时间的主人》《规划自己的人生》等主题班会,让孩子们能够把握好时间认真学习。同时我也经常让成绩好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向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尽量减少孩子们谈论有关玩游戏的的内容。总而言之,在班里尽量给这些孩子营造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那些有游戏瘾的孩子。

(三)家长疗法

小涛迷上了游戏,家长只会在电话中抱怨、批评,这对孩子戒掉网瘾一点效果没有,只会恶化孩子与家长的亲子关系。所以小涛的情况还是没办法得到改善。虽然我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效果就是不佳。因为小涛缺乏家长的监督,于是我和科任老师多次电话联系小涛家长,劝其家长一定要有一个人回来陪孩子渡过难关。最终在我们的多次沟通之后,小涛的妈妈回来了。但是她回来后想要没收小涛的手机,小涛死活不肯把手机交给妈妈,于是妈妈就把家里的网络切断,她以为没有网络,孩子就上不了网,玩不了游戏。但事实证明妈妈的这些做法愚蠢至极,这样做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越来越糟糕。的确,小涛因为家里没网络,所以放学后跑到学校旁边的文具店蹭网,玩到天黑才回家。妈妈真是束手无策。

于是我和科任老师再一次到小涛家进行家访。首先,我们跟小涛妈妈商量,游戏还得让小涛玩,但有条件附带:只能在周末玩,而且周末两天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并且是用妈妈的手机玩。这样就能保证小涛在他妈妈的控制下玩。其次,让小涛妈妈平时多带小涛到公园逛逛,爬爬塔山,打打羽毛球等,开展有益于增进母子情感的活动。再者,跟妈妈明确,戒游戏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有耐心,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用肯定的方法帮助孩子重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多点鼓励,少点批评。最后,让妈妈表态既然答应在家陪小涛就一定要做到,不要食言。同时我也和科任老师一起对小涛再次开导、劝说,小涛也心甘情愿地把手机交给我们保管。是的,对于有游戏瘾的孩子来说,此时只能疏导,而不能堵。小涛就这样开始了戒瘾之路。刚开始,小涛还是有些按捺不住,总想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外也打游戏,但是经过我们多次开导,他在实践中也慢慢遵从我们的规定。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涛的情况好多了。说句实在的,现在科技那么发达,想要让孩子完全拒绝电子产品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其实只要孩子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进行游戏,并且能控制好时间,不会影响到学习,我觉得治疗就是成功的。

此外,孩子的成长应该有父母的长期陪伴、鼓励、肯定、监督。只要孩子进步了,哪怕是一点点,都应给予肯定、奖励。孩子刚脱离网瘾时,父母先不要认为从此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孩子游戏瘾是会反复发作的,如果没有家长的长期监督配合,孩子也很难戒掉游戏瘾。起初,小桃的妈妈看到小涛通过“治疗”后有了一些起色,小涛妈妈又想回广州做生意了。我们得知后马上跟妈妈进行了联系、沟通,最终打消了她的想法。是的,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约束力还很差,有时难以抵抗网络的诱惑,还是要有父母的爱来帮助孩子抵御这种诱惑。在这个过程中,多用肯定的方法,少批评指责,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脱离网瘾,还能逐渐建立起自我控制能力及其它的生活能力,使孩子在父母正确的关爱和引导下茁壮成长。

四、“治疗”效果

在多种疗法一起“发力”下,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小涛终于能自觉控制好玩游戏的时间,学习和生活上也能正常运行,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跟家人的关系也融洽了好多。看到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小涛,我们都感到很安慰、开心。

参考文献

[1]丁如许.创新微班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沈家宏.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11(2021.1重印).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之构想
关于社区图书馆针对青少年开展阅读疗法服务的思考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浅谈小班结构游戏多种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