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线索地图:可视化支架在大班幼儿非形式推理中的载体策略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非形式化推理是一种根据幼儿兴趣生成的、通过逻辑推理和逻辑判断找寻真相的、发展幼儿推理能力的思维逻辑形式。根据事件发展的线索,用绘图的方式进行支架图示,是以“线索地图”这一可视化载体为主要形式的操作载体,通过三种地图“因果关系图”“情节发展图”“关键要素图”进行非形式推理的支架点,并以“手绘”“拼摆”“增减”加以实施运用,以“线索留白”“线索提示”“事件回忆”“关键提问”为指导策略进行评价推进,引导幼儿在发现、提出、商讨、回忆、猜想、归纳等方式进行图示的再架构,是一种具有直观可用和灵活变动的操作支架,意在发展幼儿的反推理能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线索地图;可视化支架;非形式推理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2-0154-05
  随着法治社会的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各种法制类、侦探类电视节目占据荧屏,幼儿或多或少会在媒体上、书籍中接受了各种各样关于“探案”“刑侦”的信息,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推理,通过一件小事、一些蛛丝马迹进行逻辑严密的观察、实践、论证,而最后真相大白的过程更是引人入胜,让人难以自拔。这不仅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还发展了他们的非形式化推理能力。
  孩子在游戏和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完善自己脑中的推理版图,从中汲取非形式推理的养分,厘清思路,完成推理过程,获得前所未有的解决困难问题的成就感。图1是“线索地图”在推理中的实施路径图: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践,幼儿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一开始的简单枚举到后面的合情推理,运用“线索地图”这一支架策略,从手绘“线索地图”、拼摆“线索地图”再到增减“线索地图”的过程中去探寻推理的奥秘。在本课题中,通过设计、实施、运用、评价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元化去实施和开展。
  一、 设计原则:链接推理需求
  (一)趣味性,激发推理兴趣
  灵活性强是指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性,为幼儿提供多种“线索地图”的图示、“百宝箱”和“提示卡”进行选择,在侦探活动中,引导幼儿利用“线索地图”,根据图示线索,寻求答案和结果,进行合乎情理的推理,推进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
  (二)灵活性,满足幼儿需求
  操作性强是指幼儿在绘画“线索地图”之前需要自制一些与侦探内容相关的“提示卡片”和“基础符号”等,这些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制作“线索地图”,这样方便幼儿随时可取,并能循环使用。
  (三)操作性,推进幼儿发展
  趣味性高是指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线索地图”的设计、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中,教师应大量投放趣味性强的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参与度。
  二、 设计操作:梳理推理内容
  (一)设计“线索地图”,支持幼儿探索
  “线索地图”是帮助幼儿在推理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要素的支架点,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轨迹,从而我们要梳理非形式化中哪些类型的内容可以作为有价值的推理。
  1. 梳理推理内容
  根据幼儿随机生成的兴趣点和问题点,我们进行系统整合梳理,整理出适合大班幼儿进行非形式化推理的内容。
  2. 设计专属符号
  符号的多向指代即同一符号具有不同的指代意向。在幼儿的思维涂鸦中,许多动词、承接连词等都呈现符号化的状态,且具多变性。相比复杂的文字或图画,低年龄段幼儿更容易记住符号。(见表1)
  3. 寻找线索要素
  每一次的推理过程,都是思维的一种碰撞。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事物的关键点,以此为基点进行线索的关键推理,让推理过程有据可循。
  (二)取样“线索地图”,提升思维整合
  在每一次推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线索的关键要点,再根据不同类型的推理内容和不同推理情况,选择适合的“线索工具图”,帮助幼儿进行思维的梳理和整合。(见图2)
  1. 因果关系图
  引导幼儿在知道时间结果的时候,去根据一系列线索“由果寻因”的一种记录方式,是一种梳理因果关系最后进行非形式化推理的“线索地图”。
  2. 情节流程图
  根据模式、分类与集合的核心经验,进行推理的推进,幼儿通过“情节流程图”,对事件的前后关系进行图的梳理,从可視化的图片线索中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更大程度上了解到面对多重线索和多重事实时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对线索进行划分、归纳和总结,并根据条件与现实的冲突排除不可能存在的假设,最终促进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
  3. 关键网状图
  该“线索地图”主要是通过某一关键的线索点出发,发射出与之相关联的各条线索,在完全呈现出来后,根据“关键要素图”看关键点和经验点,从中寻求某一答案,并进行关键点的描述。
  (三)梳理“线索地图”,推进深度思维
  推理是幼儿最直接的思维逻辑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幼儿在设计“线索地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思维想法用画图的方式传达,将信号传达给自己或者他人。
  1. 箭头导引,按流程理
  箭头有指引方向的作用,在“线索地图”中利用箭头表示接下来推理过程中发生的细节性的价值内容,一一的进行思维的呈现。
  2. 序号导引,按顺序理
  序号的排列能让幼儿更清楚地知道故事或者案件情节的发展顺序,即便故事或案件中的部分关键线索缺失,幼儿也能按照故事和案件中的发展顺序进行依次推理。
  3. 符号导引,按逻辑理
  符号是指幼儿设计的专用符号,每个符号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幼儿会运用问号来提示自己故事或案件发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缺失线索,或是案件过程中的关键点所呈现的内容和价值点。


利用新疆地图档案进行缩编更新的探讨
基于Verilog HDL的电子电路设计图的一种可视化编程方法
搭建可视化支架,提升习作能力
关于思维可视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思考
“画”出数学,让思维变得可视化
基于小初衔接背景下的交际语境写作可视化探究
浅析小学团花剪纸艺术的可视化教学
基于可视化的初中电学实验微课建设
小学语文阅读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
可视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习
关于小学高段年级数学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思考
巧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
浅析初中地理课开展地图阅读教学的策略
概念地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创新运用刍议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