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联动机制构建的实证研究
作者:李支其 字数:2734 点击: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它影响到幼儿进入小学的适应状态,而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够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中儿童知识和能力等衔接得到充分开展,有的则有待加强,由此提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构建的对策和建议,增强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小衔接;适应性;机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15-0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是幼儿幼升小平稳过渡的转折点,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对将来所面临的小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校适应,是儿童在连续发展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告别以游戏教学形式为主导活动的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间题,是基础教育研究中一直被热切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小学的调研,探讨幼小衔接的现状,为其联动机制的构建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安康4家单位做调研,其中2所幼儿园,一所为民办幼儿园,一所为公办幼儿园,分别是安康市高新幼儿园、安康市汉滨区幼儿园;其中2所小学,分别是安康市第二小学、安康市汉滨区果园小学,从以上4所园校随机选取75名教师、幼儿园与小学生各75名及他们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材料
为更好地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两种问卷,一种是发给家长的,从儿童知识与能力、家校合作、幼小教师合作、社会参与等四个维度制作了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问卷有两部分,分别是:小学幼小衔接现状调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调查,共12道单项选择题;另外一种是发给教师的,在上种问卷基础上增加了关于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内容,主要是三方联合教研机制、教师交流机制等问题,总共有20道题。
1.3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软件制作,并发到学校群中,由各位老师按照真实情况填写。其中共有75名教师,75名学生及75名家长参与问卷或访谈调查,经“问卷星”软件整理并分析出结果。
2.结果
2.1 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一年级接幼小衔接中儿童知识和能力衔接这方面开展得比较好,平均分在81%左右。家校合作衔接和社会参与这两方面较幼小教师合作衔接来说做得稍好一些,幼小教师合作衔接最欠缺。
根据调查的数据,幼小衔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知识和能力衔接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大多数教师注重这方面的锻炼;家校合作这方面,小学一年级教师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经常与家长联系与交流。在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交流方面,小学教师已经积极主动与幼儿园教师联系。而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社会参与情况得分居中。这表明在幼小衔接中社会参与这一方面工作在现实中做得不错,但还有待加强。
2.2 幼小衔接联动机制构建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幼小衔接联动机制构建的情况差异较大,有的校、园老师和幼儿家长三方就幼小衔接问题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沟通,比如就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在实践中践行了问题反馈机制并加以部分解决。有的幼儿园和小学充分沟通合作,分别建立了“教师交流”和“幼儿访校”制度,但是没有成为常态,只是在每年的六月底前进行,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有些流于形式,而且是幼儿园单项交流比较多,基本上都是幼儿园采取行动,小学被动应对,缺乏充分沟通、有效衔接。衔接的方面也只是在幼、幼儿园到小学参观走访,或者是幼小联合节庆表演。
3.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语
通过对幼儿园、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后发现,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整体做的不错。在关于幼小衔接四个方面中,儿童知识和能力衔接方面开展得较好,均值在81%左右。家校合作衔接、社会参与均值在70%左右,开展一般。幼小教师合作衔接方面开展欠佳。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小学幼小衔接应该加强幼小教师合作。
通过对幼小衔接四个方面现状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情况分析,我们得出在这四个方面的幼小衔接都能够显著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这也证明了包含这四方面活动的幼小衔接才是有效果的。因此,幼儿园、小学从以上四个方面开展幼小衔接都是有效的,都能促使儿童从顺利过渡,成功适应。
3.2 幼小衔接联动机制构建的对策
(1)搭建三方联合共享机制,协调幼小课程衔接与整合
幼儿园应该主动承担起与小学低年级教师沟通的责任,搭建园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平等、充分的沟通交流平台,就彼此关心的问题,共享彼此的教育方式、课堂组织方式、教育观念、师生互动方法。共商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起区域性的、定期的现实教研平台,如举办讲座、交流会等,也可通过家长助教、家长园地栏、家长访问、专家咨询等途径,整合幼小衔接课程,做好教育阶段、机构之间课程的衔接。
(2)大力推行幼儿、小学教师“轮岗制”,创设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
除了加强小学与农村幼儿园的交流沟通,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推行“双向衔接”,使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顺利过渡。大力加强教师“轮岗制度”的推行,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轮岗制”,深入的切实考察了解儿童的需要。比如在日本“幼小衔接推进校”④的活动中不仅采取了观摩的方式让教师了解不同机构教育,而且鼓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合作,形成团队,共同编织课程进行教学成果互换。
(3)推行培训研修机制,切实落实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加强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的互动性,倡导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联合组织开展,定期集中进行培训研修,商讨幼小衔接的重点难点问题。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区域联合研究模式,逐渐的有效整合幼儿园教育资源规范化管理,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有效的调动小学的积极性。在共同面对问题交流解决时,有效地避免了教育“断层”的产生,造以免成幼儿进入小学后对生活环境和小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幼儿园与小学幼小衔接真正融合,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倡导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组成共同编制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进行培训研修,提高幼小衔接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2]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10(6).
[3]樊玉莲,樊冬梅,陈琛.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5).
[4]徐丽丽.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以上海杨浦区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5]曹书楷.日本幼小衔接的策略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