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的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作者:冯小宝 字数:3625 点击: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纷繁杂乱,为了配合学校工作,在“双减”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有不同的高效策略应对,全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细化班级管理评价措施、完善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部更加明确和规范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安排,比如增加了下午放学的课后托管服务,这无疑延长了教师们的工作时长,更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多数班主任叫苦连天。作为班主任也要适应政策的改变,紧跟政策适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班级管理策略。班主任在学校虽是最小的主任,但也是最大的主任。“小”是因为班主任只负责引领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大”是因为班主任的工作点滴关乎班级所有孩子生命发展的底色,关乎家长的期待。“双减”政策背景下,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人,更是班级的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不仅小,还繁、杂。例如:班主任要与科任老师商讨书面作业量、做好“双减”之下学生与家长观念转变的工作、“双减”课后服务的一系列工作安排等等。
因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效策略对学生成长、班风培养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以下是“双减”政策下班级管理策略的实践探究。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学生的校内学习和课后服务有了更规范的调整,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教师要顺应政策的改变,首先要有乐观的态度,不应抱怨,所有的抱怨都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徒增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影响他人;其次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班级管理办法。在繁杂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具备责任心、耐心和善于观察的慧眼。责任心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前提,班主任有了责任心才能积极组织与班级相关的每一件事,才能主动处理与每一个孩子有关的冲突。善于观察的慧眼也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随时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举止及背后隐藏的思想动态,如发现不好的行为和思想要及时纠偏,根据校规班纪正确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能做到及时的针对性教育。班级学生性格各异,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和同学发生摩擦、产生误会,作为班主任要有耐心积极帮助孩子处理纠纷、消除误会,尽量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班级氛围,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错误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
总之,优秀班主任的能力不等同于其他科任教师的工作能力,它要求班主任多学、多看、多听,紧跟“双减”不断创新自己的班级管理办法,并不断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制定符合班级学生性格特点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二、细化班级管理评价措施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班主任管理工作越细,越能看出班主任工作越负责。善于观察的班主任都具有一双慧眼,能随时关注细节。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修养就体现在小事的及时处理上;班主任多关注细节,也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优秀班风的形成;关注细节,也有助于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品德,奠定孩子的人生底色,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一)运用信息化技术细化班级管理措施
班主任根据“双减”政策下的校规、班纪细化班级管理措施,结合信息技术,如“班级优化大师”APP,利用加分、扣分对学生不同形式的约束和奖惩,加分项有:班干部、晚托完成当天作业、乐于助人等;减分项有:没有完成卫生轮值、作业没有完成、上课纪律等。小学生每天都在成长变化中,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性格特点和一定周期内的行为表现,积极调整班级管理措施,在“班级优化大师”APP上不定时地增加或删减班规,在累计一定积分后,班主任应在固定的周期内针对班级学生行为表现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或者积分兑换礼物等等系列激励措施,力求能最大程度地关注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而激励大部分人积极向上,促进班级团结向上,形成优良班风。
(二)结合学生性格特点细化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主任要有大局观,即“班级不是班主任的,不是某个班干部的,班级应该是属于每个学生的”。孩子才是班级的小主人,班主任要努力让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一支班级队伍,因此班干部的委任工作不得小觑。应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给每个孩子一顶“乌纱帽”,大到“班长”“小秘书”,小到“讲台管理员”“电器管理员”;细心的孩子可以任命他做卫生检查员,在固定的时间内检查班级每个角落的卫生,多话的孩子可以任命其为“出操管理员”,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实践他的口语交际能力;喜欢带玩具的孩子可以任命为“小警察”,晚托带队小队长……精细化管理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深度挖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的管理潜质发挥到极致。班主任要尽力落实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从而实现班级小主人翁精神的班级最大化,让每个孩子都能树立“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班集体意识。
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优化大师”加分制度对每个班干部给予“工资”,即加分,如果每日时间充足还可以评选“每天的优秀班干5名”,优秀的还可以再进行“工资奖励”。在一段时间的巩固细化后,班主任还可以对班干部队伍进行“竞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性格、工资加分等进行班干部岗位竞聘,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主人公精神,增强每个学生班集体观念,对班级管理有“我能做、我想做、我要做”的班级意识。同时想各种办法来鞭策后进,把平时的积分考核落实到期末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与个人评优当中。
三、完善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教师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备课,探索高效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饱、吃好”,为下午学生的课后托管服务做好准备。根据学校的课后服务安排,是一节基础托管、一节素质托管,作为班主任应该配合学校抓好课后服务,如课后服务的课堂纪律和学生作业管理。
班主任应充分运用班级加分制度,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对课后服务纪律进行加分奖励。每天的作业是否完成是每天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班主任可以规定:在回家前完成全部书面作业的加分,并在班级作业完成名册里,每天课后服务结束后就把班级作业完成名册发到群里,或者提醒家长查看“班级优化大师”里孩子是否获得“在学校积极完成作业”的加分。这样能让家长共同监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更能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完成作业的优秀学习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奖励“第一节课后服务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如下棋、玩魔方、画画、看课外书等,这样也能很好地化解学生“在校时间过长”的厌恶和逆反心理,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使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习。
四、为班科老师服务,做好沟通桥梁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是科任老师的团队领导者,是学生群里的灵魂人物,但也是科任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桥梁。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教师团队的“动车头”,要让各科任老师都“动起来”,同频共振,集成力量为学生成长、班级发展服务。
(一)主动联系,加强班级课堂常规管理
班主任要主动联系科任老师,多了解班级课堂情况。有时科任老师常常会抱怨某些学生的课堂纪律或者课后作业完成不理想,班主任应及时加强班级课堂常规管理,如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对这方面的加分和扣分有所倾斜。班主任应是科任老师强有力的后盾,大力支持科任老师的课堂管理工作。
(二)主动探讨课后作业管理
班主任应常和科任老师沟通班级管理常规的变化,探讨课后作业管理方式,如加分制更好还是扣分更好。如在课后服务时间内,经常性未完成课后作业的同学,班主任应积极找该生了解情况,并及时向家长汇报,积极配合科任老师的课后作业管理。
(三)主动交流分层作业
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接受能力,班主任可以和科任老师商讨给学困生进行分层作业,确保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能高效完成作业,确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结 语
“双减”政策的出台,作为教育者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初衷:减轻家长的负担,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实践经历,班主任须拥有平常心接受学校分配的任务,用平常心、用良心去教育每一个孩子;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真诚对待、耐心教育;班主任用“爱心、慧心、恒心”浇灌班级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的内心能刻住老师们的点滴爱意。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勇挑减负增效的重任,从而落实好“双减”政策,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倪方军.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J].成功(教育版),2012.
[2]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才智,2015.
[3]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