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应试教育为中心,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生活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初中数学在新课标下改革的必然要求。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倡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使数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绝对不能采用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变成枯燥的机械公式讲解,要将数学置于宽广的生活空间,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生活化概念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数学生活化偏离了数学教学本质。教师应正确理解数学生活化的实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以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价值目标。
一、 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交流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联系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初中数学是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果教师仅在课堂中一味讲解数学知识,忽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可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丰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联系生活不仅是为丰富课堂,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实践意识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生活化教学要将生活融入学生学习中,使学生自然地感受生活的美,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数学知识学习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存在于生活中,初中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教学方式贴近生活,使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生活是不断创造中产生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领域专家学者重视的问题,传统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吸收,未考虑学生能否领悟运用知识,初中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有利于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教师在生活中观察结合数学知识,会使学生受到启发影响,有助于实现数学教学价值需求。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定型难以得到有效改进,随着教师的更替,年轻教師占据教师队伍很大比重,新入职的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懂如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欠缺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许多教师在设计制定数学教学计划时,往往以课标为基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实际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无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是实用性强的自然学科,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机械的按新课标要求授课,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只会机械的学习课本知识,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后要在课后完成繁重的作业任务,难以接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仅将数学课本中的定义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探究思维,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公式、定理,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师生的双向互动,影响数学教学效率。
教材内容与生活脱节体现在生活化教学方法简单,多媒体课件使用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部分,其优点是直观清晰,很多教师播放视频为学生演示创作作品步骤,学生每次观看产生疑问,教师未及时给予指导,使得学生对视频教学失去兴趣。视频教学中制作作品用到很多材料,只有借助生活经验才能理解其内涵,对初中数学教学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开展数学教学大多形式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
数学生活化是教师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察生活的意识能力。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许多不足。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中存在形式化现象,教师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无法保证生活化教学有效开展。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与系统培训,教师对生活化的理解存在误区。数学与生活间的双向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意义,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形式,使得数学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适当总结,应将生活化情境作为学习的导入,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设计生活化问题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导致学生产生与数学无关的思考,导致生活化教学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