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成果自我评价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苏玉珍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摘 要:中央电视台CCTV《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经典诗词,获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好评,他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此,我们成立了“小学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课题组,以“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为抓手,进行了课题研究,寻找到了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引领着学生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让经典咏流传!
关键词:读诗成曲;传唱经典;经典咏流传
古诗经典就应该根植于现在的一代人,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央电视台CCTV《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经典诗词,大受好评。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两会上提出了“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经典咏流传》节目获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好评,他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鉴于以上诸多因素,我们成立了“小学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课题组,以“古诗词美育渗透研究”为抓手,进行了长达两年之久的课题研究。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两年的研究历程仍然历历在目。
一、 完成了课题申报,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2017年3月份,我们课题组负责人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了我校高年级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主要形式,设计了《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及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请学生和老师作答后回收,4月份完成了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及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整理和汇报工作,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并完成了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现状及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发现不少教师急于求成,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只抓背诵和默写;二是信口开河的问答;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从根本上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在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课题方案,确立了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选定课题,完成了课题申报及课题开题报告,明确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二、 确定实验班级及教师
自2017年7月本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积极投入到了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中。从8月下旬开始,我们课题组张慧玲、苏玉珍、周慧梅、郭德鴦等9位成员在家观看了10期《中国诗词大会》,一级不拉地收看了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阅读了许多有关古诗词鉴赏的文章,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孕育情感。
2017年8月我们确定六年级三班、二年级四班作为本次的研究实验班进行课题实验,张惠玲老师和苏玉珍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及班主任,承担这次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古诗经典就应该根植于现在的一代人,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央电视台CCTV《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经典诗词走进了千家万户。《经典咏流传》节目获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好评,他希望经典更多走进校园,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此,我们首先将“经典咏流传”落实到了我们西站小学2017级1年级4班的古诗教学课堂,让他们成为经典传唱人,六年级三班紧随其后。
三、 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不断研究
课题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反复磨课、不断改进的艰辛历程,,才达到了预期效果。
两年的时间,我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古诗词教学研究,进行了无数次的摩课,为了检验课题的研究成果,我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张慧玲老师和苏玉珍老师参加了2019年的“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2019年4月初张慧玲老师选择了2011部编本的杜甫的古诗《绝句·迟日江山丽》,苏玉珍老师选择2011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古诗《咏柳》开展了备课——上课——录课视频反复观看——反思——再备课——再上课——再观看录课视频——深入反思的磨课的研究活动。
四、 总结反思,积累经验,寻找可行性方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了问题,调整了研究方案,投入到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积累资料。
两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课题组寻找到了古诗词教学美育渗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系列一:
1. 诵读古诗,熟悉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音韵美、结构美、语言美、意象美。
2. 以唱代讲,听唱古诗,体味意蕴,激发想象。
3. 以画代讲,激发联想与想象,感悟古诗意境。
4. 根据古诗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去创编故事,从中更好地体悟古诗意蕴,滋润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和提高了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系列二:
1. 营造氛围,导入新课,情境中导入古诗的学习。
2. 初读古诗,感受韵味。
3. 抓住特点,书写生字。
4. 反复诵读,感知韵律美。
5. 想象画面,体悟意境美。
6. 体悟写法,学习表达美。
五、 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实施研究两年来,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古诗词美育渗透”这个研究主题,扎实研究,积极探索,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 课题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
教学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张惠玲老师撰写的《开拓多种形式 感悟古诗风韵》一文在《新课程》(2018年第三期)上发表;另一篇《引领学生品读古诗 涵养学生美好心灵》一文在《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年第五期)上发表。苏玉珍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美育渗透教育》一文在《新课程》(2018年第四期)上发表,2019年3月苏玉珍老师的《彰显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一文在《辅导员》(2019年第三期)上发表。周慧梅等老师也积极研究撰写出古诗词教学案例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