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体态律动即兴能力的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李世熙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摘 要:随着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不断增加,尤其是学生即兴、自主的体态律动能够改变以往音乐静态教学的不足,使音乐课堂动静结合,音乐活动更有童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目标,探讨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即兴进行体态律动的能力,以期打造核心素养下高效小学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即兴能力
体态律动是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为基础,结合本土音乐教育实践提出的新型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即兴体态律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主体地位,丰富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音乐反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领悟音乐当中的情感,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升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内涵。
一、 即兴体态律动在农村小學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一直属于照本宣科,灌输式教学非常明显,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较为被动。基于此,运用即兴体态律动教学能够实现肢体动作、音乐节奏、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改变以往枯燥沉闷的音乐课堂形式,为学生营造更生动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有利于小学生认识和理解音乐
运用即兴体态律动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知识内容,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善于抽象思维,而体态律动能够以具体的表现形式诠释音乐教学目标,从而统合学生的眼、耳、心、脑、肢体等多重感官功能,引导学生主动融入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即兴”这一开放性要素,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律动动作,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从而实现音乐知识的内化作用,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身体感官机能
体态律动由音乐伴奏作起点,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同时还要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等等的规律。有效运用体态律动有助于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等有关身体感官机能,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节奏感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之中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感觉的培养。
二、 即兴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一) 在音乐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即兴体态律动
课堂导入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音乐实践能力的启发,在课堂导入中,即兴体态律动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音乐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活动的魅力。通过体态律动的即兴导入,学生能够将音乐学习融入体态律动中,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音乐知识。体态律动的即兴发挥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学生有很大的自主表现空间,所以这一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例如在《哈哩噜》一课教学导入中,音乐前奏响起,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跟随歌曲旋律进行律动,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律动身体,节奏和旋律完全来自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反应。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从简单的律动开始,在学生掌握节拍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即兴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音乐情绪进行即兴律动,鼓励学生自己编创动作,这样便能够在短时间内营造浓厚的音乐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之后就可以在歌词“啦啦-啦啦-啦-哈-哩噜”的律动节奏中开始新内容的学习。
(二) 利用即兴体态律动促使音乐知识具体化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一些音乐术语、概念等会缺乏了解,尤其是旋律、节奏、节拍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名词会让学生感到困惑,抽象的音乐知识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即兴体态律动帮助学生认识较为抽象的音乐概念,使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体态律动的即兴能力是衡量学生音乐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环节。
比如在《向前走》一课教学中,“长短音”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学生却能够通过律动感知长短音的变化,而且反应效果较好。在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即兴体态律动的过程中,音乐发生变化,学生的律动节奏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候学生对长短音的理解会更加生动具体,并在体态动作中反映出来。在这样的体态律动实践中,学生即兴反应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更加具体,可谓一举两得,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三)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体态律动即兴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学情优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体态律动的即兴发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
例如在《如果你高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开心音乐会”的情境,在“拍拍手”“跺跺脚”这些动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即兴发挥,可以拍打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和同桌、前后桌相互拍手,也可以拍课桌、课本等,这些随意的、即兴的、自由的体态律动能够快速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情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体态律动即兴能力。
(四) 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灵活运用
体态律动即兴能力能训练学生时刻敏锐地、有效地利用听觉,用身体各部分作为表达音乐的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各种因素(包括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等)及其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而所有这些表达音乐的动作,都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成游戏似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的。在低年段教学时,由于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出现精神松懈涣散时,要及时变换讲解方式或更换内容,让学生永远处于新鲜状态。教师可以在上课时较少地采用现成的乐曲,而更多地采用即兴编写的声乐、器乐曲等等。在花城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10课《桔梗谣》歌曲当中,由于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短,而且旋律相对单一,低年段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惫,所以在律动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相对的即兴变化,例如变换身体律动姿势,可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等律动方式,这样做便于教师自由地用各种方式来安排各种环节,以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及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因此,精心做好每个环节的设计和预设能有效的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