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运动技能与体质评价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懿 字数:1927 点击:
摘要:幼儿体质的强弱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又与后天的营养及运动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合理地运动可以发展幼儿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在开展关于《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创新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中,通过阳光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运动技能与体质进行测试。本研究选择了幼儿园大班190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动态监测和指向性监测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并分析、比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指导策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幼儿;体能测试与评价;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10-01
1.体质测试与评价的目的
体质测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达到标准,而是通过分析测量数据,了解幼儿目前的体能状况,针对大班幼儿体能发展区出现的问题,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运用多种方法为幼儿创造出一个多功能、多层次、自由选择的运动环境,活动目标明确、侧重点突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平衡性”。提高在园幼儿体能水平,为孩子一生运动能力和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让每个幼儿有机会接触符合自己探索、挑战的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快乐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锻炼意志。
2.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6年3月至7月选取本园大班190名幼儿进行体质测试。两名体育教师根据《国民体质标准》(幼儿园部分)制定测试内容对幼儿进行体质测试,并协同保健医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比对。体测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场地布置,通过动态监测、指向性监测,认真观察幼儿、如实记录数据、严谨分析情况。本次体质测试项目包括幼儿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发育,幼儿运动能力等方面。
3.存在问题与实施策略
3.1 存在问题
(1)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①幼儿园运动环境创设和投放运动材料有欠缺,教师只把幼儿学会基本动作设为主要教学目标。
②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单调,结构单一,练习方法重复的太多,不能激发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
③幼儿园教师不能对幼儿活动量和动作技能做出正确的科学评价。
④幼儿园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性人才。
(2)幼儿自身方面
①幼儿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良,体能素质差,缺乏运动锻炼,体力不支。
②不愿意尝试有难度的技术动作,参与积极性不高。
3.2 实施策略
(1)幼儿园和教师方面
①幼儿园保证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运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根据现有的户外环境,合理利用园舍,因地制宜地把各种不同的场地设置成不同的运动区域,投放丰富的材料,使幼儿在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中充分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
②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把学习基本动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教学的基础目标,创设多个有情境的活动区域,有层次的投放多种材料,满足不同幼儿游戏的需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能锻炼,使幼儿的运动技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提高,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
③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掌握科学合理地体能测量评价发法,在活动中遵循幼儿对动作构建的规律,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幼儿自我构建。运动量的评价一般掌握两种方法,一是表象观察法,通过幼儿的表现和生理反应来判断。二是生理负荷检测法,此方法比较科学合理,通过幼儿运动后的脉搏、心率来测量。要灵活掌握这两种方法,科学把握幼儿运动的密度与强度,并做出有效的、科学的评价。
④与家长配合,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锻炼幼儿的健康体魄,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幼儿方面
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科学有效地途径帮助幼儿锻炼全身机能,增强耐力和活动力,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功能,使幼儿身体各个部分得到锻炼,提高全身机能的整体素质。
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体育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激发锻炼的积极性和欲望,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域,在愉快的游戏中充分感知走、跑、跳、投以及钻爬等动作,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平衡能力。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常规意识和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价值,增强幼儿的体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鼓励和支持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丰富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提高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以及身体素质,促使幼儿在体质体能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体能锻炼指南》杨勇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
[2]《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