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接触人文教育、学习语言、与人交流的最基础课程,相当于学习其他课程的地基。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够有良好的理解阅读能力,能正确地找到知识重点。新课改之后的小学语文,已经不能仅仅用“读死书”的老套教学模式,需要运用新型创新方法,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童书共读;重要意义;措施
一、 引言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达到识字、会阅读、会写作、能够与人进行互动交流、掌握语感和培养良好的语言素质习惯的目的。而“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 “经典诵读”与“童书共读”的重要意义
(一)“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对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不仅仅是包含语文在内的所有课程的基础,也是生活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具有传播性,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同时,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素养,并将其传播到学习生活中。而通过“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的教学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输送给学生,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层面,可以为学生架构起一个全面的语文学习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的架构中,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对语文文化的探求,对提高小学生语文的整体文化素质非常重要。
(二)“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对小学生培养语感、体会语言魅力的重要性
语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文学能力,当学生在诵读一首诗、一篇文章、一个故事时,感受到文字间的抑扬顿挫,文字间读起来生动、朗朗上口,这便是语感的一个体现。而培養这种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尤其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认识及掌握了大部分基础汉字,正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学习期。“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便是通过扩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学生培养语感的机会,学生在诵读和共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愿意利用看到、读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三)“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不仅仅对于学生培养语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重要,同样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材料来源,只有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为学生之后的口语交际、语文写作中提供源动力,学生才能够在方方面面灵活地运用语言,这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所以,利用“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引领学生打好基础,展开更好的语文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三、 有效进行“经典诵读”与“童书共读”的措施
新课改之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在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加重了比例,也意味着教学方式也要跟随着进行创新改革,以符合当代小学生的教育水平。而传统教育中摸索已久的“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也应该作为教学之重,迎来创新。有别于以往的阅读、背诵方法里单纯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更应该有的放矢地将课堂、课外的经典文章及童书结合起来。打破固有的教学老思路,“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不应该局限在学生单独的学习中,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反馈在语文教学里的良性循环教育。而如何有效地实施“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也是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研究的事情。
(一)制定晨读及自由阅读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合理的晨读及自由阅读时间,多样化的诵读经典作品及童书,将单一学生的个人行为变化为集体行为,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能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早晨是大脑最灵活清醒的时刻,否则也不会有“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谚语流传,而制定合理的晨读方便学生记忆经典课文知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识薄弱,如果课堂还是课外时间没有好的引导,很难进行拓展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制定自由阅读时间,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童书共读”变为集体活动。小学生都有集体学习的兴趣,看到别的学生都在阅读学习,自然不想被单独落下。学生逐渐在特定时间进行诵读及知识拓展阅读,等到一段时间后,阅读的效率也会跟随提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需要学习三首古诗,其中一首古诗为《题临安邸》。语文教师可以在制定好的晨读时间里让学生先复习上篇古诗《示儿》的阅读背诵,巩固上节课时学到的知识,加强记忆,之后通读《题临安邸》。
这样学生对即将在课堂上学习《题临安邸》更加熟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带着有感情地通读一遍,随后要求学生自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比如第一句应该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在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注释或者和小组讨论古诗含义。语文教师解释诗词著作的背景及作者想要抒发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体会诗人林升的忧国忧民之情。之后利用计划好的自由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可以一起阅读一些爱国情怀的童书,例如比较出名的《小兵张嘎》等。培养学生学会在晨读及自由阅读时间里,合理利用时间,利用经典阅读和童书共读进行复习背诵、初步预习、课外拓展的学习习惯。
(二)经典诵读与课外童书交叠学习,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之后,将经典经典诵读课程与课外童书交叠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合教师教授的学习方法展开课外童书阅读,学以致用,拓展语文的知识层面。学生在进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为学生一一罗列好知识的重点,如若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会了经典作品,学生再遇到同类的作品后还是无法作品中情感表达和背景,而利用课外童书拓展学生阅读的知识维度,学生在课外童书的阅读学习中加强对情景感情的把握和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对于以后的语文写作和口语表达也至关重要。所以课外童书是学生经典诵读的衍生物,也是学生搭建知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