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林忠辉
摘 要: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为例,围绕“以德为中心,精心组文;以德为目标,,潜心主导和以德为主题,用心评价”三个方面,详细论述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被确定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立足课堂教学活动,着眼学生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自然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而言的,是以某种共同的特征,将多篇文章或串联、或并联到一起,引领学生有效阅读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多篇文章之间的共同特征,既可能是它们的主题相同,也可能是它们的文体相同,还可能是它们的作者相同等。而这些共同的特征,也正就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组文线索。
与单篇文章阅读相比,群文阅读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那么,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卓有成效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教学人教版语文《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一些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以德为中心,精心组文
组文,或选文,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前提与重要基础。组文时,教师不仅要理清所选文章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还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德为中心,精心确定组文线索以及拓展组文视野等。
(一)精心确定组文线索
群文阅读教学,并不是随意地将一些文章堆积到一起,让学生无主次、无章法地阅读,而是用一条清晰的线索,将所有文章或串联、或并联到一起,让学生有主次、有章法地阅读。正因为如此,精心确定群文阅读的组文线索,也就成为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在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真切地体会母爱的伟大,亲情的伟大,我采取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确定组文线索时,我首先对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进行了深入挖掘。在这篇文章中,著名作家胡适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一些生活琐事,真切地表达了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无声地讴歌了伟大的母爱。
鉴于此,我将引导学生感知母爱、感受亲情、关心家人、关爱父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以及培育学生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等,作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组文线索。
有了清晰的组文线索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线索,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美文佳作。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朱德将军的《回忆我的母亲》、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以及赵丽宏先生的《母亲和书》等。
(二)精心拓展组文视野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文视野不仅决定着学生阅读的高度,还决定着学生思想的高度。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在组文时,要尽可能地拓宽视野,既要选择一些与主体篇目思想内涵相符的文章,也要选择一些有助于升华主体篇目思想情感的文章;既可以选择一些国内文章,也可以选择一些国外文章;既可以选择一些现代美文,也可以选择一些古典佳作等。
在以《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为主体篇目,开展群文阅读时,我不仅可以选择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朱德将军的《回忆我的母亲》、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等现代美文,也可以选择唐代诗人孟郊的千古绝唱《游子吟》以及唐代诗人韩愈的《谁氏子》等。
当然,教师在拓展组文视野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切不可选择一些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以防增加阅读的难度,削弱学生阅读的兴趣等。
二、 以德为目标,潜心主导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始至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如一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同样,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也要以德为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潜心主导学生横向对比阅读以及潜心主导学生纵向深度阅读等。
(一)潜心主导横向对比阅读
教师为什么要主导学生横向对比阅读呢?因为即便是从宏观上来看,这些文章主题相同、文体相同等,但是,从微观处观察,这些文章还是各有特色、与众不同的。通过横向对比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为通透地理解群文的思想内涵,也有助于学生感悟到不同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
胡适先生的这篇《我的母亲》,通过回忆“我刚13岁”時的家庭生活,表现出了母亲的克己奉公;通过回忆“我16岁”时,母亲的工作更加劳累,表现出了母亲的坚强;通过回忆“尔后三年多时间里”,母亲临死前写下近250封信,表现了母亲对儿子至真至深的关爱之情。而在回忆这一件又一件生活琐事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愧疚和怀念之情也溢于言表。
对比胡适先生的这篇《我的母亲》,让学生阅读朱德将军的《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就会发现,朱德将军的这篇记叙性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母亲“勤劳的品质”是这篇文章的明线,“我”的成长经历则是这篇文章的暗线。围绕“明暗”两条线索,作者将母亲勤劳聪慧、坚强不屈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等优秀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横向对比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发现天下母爱的共同之处,也能够发现不同作者,在感受母爱与讴歌母爱时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手法等。
(二)潜心主导纵向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