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在新课程体系深入推广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思想史内容的教育价值也越来越突出。历史教师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在明确思想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系统化梳理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开阔的思想空间,不断拓展学生对思想史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文章首先针对思想史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進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关系分析;主要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2-0127-05
思想史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它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思想史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枯燥性和抽象性特征,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史教学的价值,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 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分析
思想史综合反映了与意识形态相关的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历史的演进过程。当前思想史内容作为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在高中历史的各个部分教学中进行广泛地渗透和贯穿,不仅能够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其一,思想史教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的。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史的学习需要对思想史的形成过程进行追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如果相关的思想主张能够在历史上得以延续,延续的核心内容是哪些?轻视摒弃和重视强化的内容又是哪些?随着历史的推进,在每一阶段思想演变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又是怎样的?以上都需要在明确人类社会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够确保获得的演进脉络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其二,思想史的理解需要较强的时空概括能力。高中思想史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几乎涵盖了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全世界的重要思潮。比如,中国古代思想史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为主线而展开的。第一部分是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二部分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第三部分是宋明理学思想;第四部分是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可以说在各个历史阶段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占有着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思想史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准确的时空观念,这样才能够对其思想产生的时空背景和发展的时空背景进行准确把握,进而跟随历史的不断演变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有效梳理。
其三,思想史教学需要以史料实证作为支撑。在思想史教学过程中,充足的史料可以让思想史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史证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谶纬迷信、天人感应、替天行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过程来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关史料的引入对其具体的内容和来源进行有效说明,促进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改造、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可以及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需要的适应进行了充分认知。由此可以看出,以史料为载体对相关的思想进行阐述和证明是对思想史内涵进行准确把握的重要手段。
其四,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史事历史解释能力的提升。当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思想史模块进行单独设立,而是在一些历史史事中进行了穿插。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史事的过程中,根据史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和事物对相关的思想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阐释,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学生对思想史的因果解释,有助于学生历史评判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其五,思想史的学习有助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就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儒家思想进行学习。因为儒家思想不仅具有悠长的历史,而且它具有的思想和内涵比较丰富。它所体现的社会担当思想和和谐社会思想,对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国家归属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纵向方面来看,除了中国古代史,还有中国近代史所出现的一些革旧布新思想、托古改制思想以及后新儒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新课标提出的革新进取精神相对应。从横向方面来看,通过世界思想史与儒家思想史之间的分析和对比,进一步突显出儒家思想的价值和作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国际视野的树立,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人类共同体意识构建。
二、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重视思想教学的主体地位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思想史教学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进行有效明确。在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编制过程中,思想史内容并没有进行独立设计,与教材中编制的文化史内容、经济史内容和政治史内容没有相平齐。这主要是由于高中历史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内容难度、内容容量以及课程目标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而导致的。将思想史内容与其他历史板块进行穿插和杂揉就无法突显思想史内容的重要性。教师不会在与应试内容无关的内容上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也没有保证思想史内容的独立性、完整性,这就导致思想史内容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再加上部分历史教师在思想史教学活动落实的过程中,只是从文化现象方面对某一时期的思想进行解读,并没有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思想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进行深入解读,这也就导致学生从思想和意识上不重视思想史内容,严重影响思想史教学价值的发挥。
(二)没有充分发挥思想史的教育功能
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思潮往往对于人们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史,充分发挥思想史的教育功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陈旧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只是落实基本知识点,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史内容只是以习题或者知识点的形式简单呈现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对思想史的理解和认知处于表面状态,无法发挥思想史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而且历史教师在讲解思想史的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从好的方面以及有意义的方面对某种思想进行评价,并没有从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对古人思想的智慧进行充分感悟,对人们解释和改造世界的得与失进行充分认识,导致思想史的教育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