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赵兰 赵雨晴 胡琼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某中学的初中生为对象,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家庭学校环境焦虑量表为工具,以小组和个案的方式探讨青少年学校焦虑的原因及缓解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青少年在成长教育中出现了考试焦虑、学习焦虑等问题,本研究在社会工作的视角下,运用专业方法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干预方法,缓解中学生的焦虑水平,帮助他们能够良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学生焦虑的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学生焦虑的原因,最后一部分论述了社会工作者针对中学生焦虑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工作;中学生;焦虑;干预
一、 引言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只是很多老师和家长还没有发现,如果长期没有改变这种心态,会对孩子的成绩产生影响,同时对于心理素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 中学生焦虑的现状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平均焦虑水平高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焦虑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够,对未知的恐惧。从研究前期的量表得出,中学生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学习焦虑一般表现为心神不宁、自卑、自责等,学习压力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在学校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过度的焦虑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青少年身体的生理机能迅速发育,并且逐渐达到成熟,与生理发展相比,心理发展的速度就相对来说更缓慢。量表显示考试焦虑占比最大,每学期有好几次的考试,每次考完试面对的是排名带来的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比较的压力感和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从量表可看出,中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焦虑的情况占47〖WTB3〗%,这也是中学生最为感到有压力的。
三、 中学生焦虑的原因
(一)学校将考试成绩看得太重
我国一直贯彻应试教育,这使得学校格外看重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升学率也决定着学校在众多同等学校中的位置,这也将是家长们为孩子选取学校的重要依据,因此学校的考试格外多,并且每次考完名次的变动会格外引起老师的关注。学校的频繁考试以及考试的排名等一系列活动容易引起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
(二)家长对孩子学习不科学的认识
现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比较高,但不知如何关心孩子,觉得给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自己合格的照顾,甚至会认为教育投入与学习成绩成正比。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只停留在物质给予和考试成绩上,缺乏与孩子合理沟通的方式,使得学生担心自己的成绩。家长的学历越高,越容易在教养过程中表现出对孩子的温情和理解,低学历的家长更容易表现出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干涉。
(三)学习压力的增加
中学阶段是学生课最多的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任务最重的阶段,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每天也要相应地完成所学的作业,正式作业完了有课后作业,每天被众多作业所围绕,部分学生作业难以按时完成,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抱着消极的态度。在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增加的同时学习难度也在增加,学生难免出现偏科现象,在调查中,有56〖WTB3〗%的学生认为数学功课压力大。拿数学举例,若学生对数学某一知识点了解不透彻,,那么后面的知识会越学越困难,最终会打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挫败感,如果处理不好自身的情绪会影响到其他科目上的学习,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产生学习焦虑。
(四)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部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学习是为了让父母高兴、为了考大学,并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受自己和外部压力的影响,特别注重成绩,考试前有太多顾虑,害怕失败,也极易产生考试焦虑。在考试焦虑的学生中大部分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处理自己的心理情绪,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也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在考试时产生焦虑情绪。
四、 社会工作者针对中学生焦虑的干预对策
(一)校内宣传,提高心理素质
1. 社会工作者可协助班主任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小组活动,每月针对班级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安排一次心理活动,长期的学习使学生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心理小组活动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小组活动中适当地培养小组领袖,提高学生的自信。
2. 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日常情绪疏解方法。适当地进行放松活动。中学生因学习任务大始终处于学习紧绷状态,这样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调查,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缓解情绪的方法,主要有做运动、听音乐、放松自己,但也有学生没有用合理的方法疏解情绪,选择吃、玩游戏等不恰当的方式,学校社工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情绪,认识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危害,提高学生对考试焦虑的免疫力,鼓励学生有心理问题找学校心理室。
3. 社會工作者对有焦虑情绪的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团体治疗,参加小组的学生焦虑产生的原因大多相似,进行小组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减轻焦虑情绪,又能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学习动机、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校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可以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家庭支持,创造温暖环境
1. 社工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会谈,让家长了解如何做好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行为以及父母陪伴、理解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换位思考,清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及压力,不再只强调孩子的成绩,不再责骂孩子,自卑和责骂会提高孩子的焦虑情况。发现孩子其他的闪光点,创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回家后感到放松而不是紧张,家长也更进一步地了解孩子的压力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模式,双方可以多沟通,对孩子多些信任。
2. 对个别家庭情况复杂或焦虑情绪严重的学生,社会工作者对其做个案,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对于学生的不同焦虑来源,社会工作者从相应的地方帮助学生,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产生焦虑的原因,并减轻负担,回归正常的生活中来。社会工作者也会协助学生家长改正日常不良的教育习惯,不随意责骂孩子,学会尊重孩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