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作者:尹玲 字数:3021 点击:
摘 要:本文从论述档案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就目前一些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提出如何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档案;作用;现状;管理设想
1 档案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有了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外化的冲动,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结绳记事、镌刻和图画符号,出现了档案的萌芽期。当文字发明后,档案载体开始从树叶、树皮、石头等天然载体向人工硬质载体的转化,出现了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石刻文字档案。造纸术的发明,更加具备轻便、廉价、易于制作、便于保管及信息贮量大等优点。今天,纸质档案已经走过了二千余年的历程,它记录着社会变革、时代发展、人文地理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事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纸质档案的出现于存在,也就没有今天人类如此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果没有档案的真实记载,集体失忆将使人类活动受到极大制约,最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大倒退。综上所述,在人类的任何活动中,档案始终具有最为直接、敏感、活跃的特性,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2 目前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在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档案事业总的来说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城市到乡村、各级档案机构和各类档案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实物发展还不够平衡,有些地方、一些基层单位对档案工作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基层单位对待档案工作抱着应付态度的现象还存在,人员配备不考虑业务熟不熟,档案库房纯粹成了一个文件保管仓库,有价值的音像资料,物件还游离在外,没有收集,更谈不上开发与利用。特别是还有一些村级和个别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档案工作意识,建设工作还是空白。
2.法制意识欠缺,依法治档观念淡薄。1987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但在一些地方宣传实施《档案法》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某些偏僻、贫困地区的公民有的还不知道有《档案法》,更谈不上档案工作的法律责任了,造成档案的遗失、毁坏和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不能归档的现象。
3.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具有相当的学历和业务知识。而一些基层单位在档案室的工作人员配备上不注重学历、业务、素质,有的是单位人员内部调剂上岗。有的基层单位从未给在岗人员岗位培训的机会,档案事业的发展、外界的信息不了解,只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移交、接收、防护管理、新型的电子文档等业务知识缺乏。档案的开发利用,,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更无从谈起。
4.经费不足、设施不全、制约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在一些基层单位,由于档案工作开展及档案库设施缺乏足够的经费,导致库房简陋、设施不全,防潮、防霉、防虫、防高温等基本的防范措施不能到位,造成人为的资料损坏。有的单位甚至库房、阅档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合二为一,这样既不安全、又不保密,更不利于开展工作;还有的单位专用的计算机等现代化建档设备配备不全,影响了纸质文档向电子文档发展的过程。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档案事业要平衡发展,一些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现状不能忽视,必须要引起各级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
3 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设想
如何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让基层档案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笔者有以下几点初步设想:
(一)广为宣传、增强全民的档案意识
各级档案管理和业务机构要在档案工作舆论宣传上下功夫,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推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宣讲基本常识和有关法律法规、逐步提高档案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度,消除在一些地方和基层对档案工作认识的空白。
(二)法制教育、严格依法治档
通过普法教育、大力宣传贯彻档案法律法规,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档案工作有法可依,使档案工作人员熟知法规基本内容。主管部门要结合年审年检工作,调查处理违反《档案法》的案件,是档案工作违法必究。
(三)建章建制,健全机构和人员
从健全机构和人员入手,搞好档案工作的建章建制。没有建立健全的档案机构的基层单位,要健全机构、配备档案专职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规范的制度。如: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检索查找、防护管理、阅档利用、移交接收等等方面,一整套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公示上墙,便于操作。
(四)岗位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搞好高质量的档案工作,随着档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操作方式不断先进,操作手段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能忽视在岗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对目前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职称、新技术掌握等方面尚达不到要求的,一是鼓励专业短期培训;二是要积极推行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要认真搞好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位评聘工作,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增加投入,改善档案工作环境
档案工作要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专项经费要有保障。一是用于档案库房设施的不断改善,力求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的新办法、新举措。二是用于改善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必要的津贴、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充分调动档案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六)有得放矢,努力攻克薄弱环节
目前,村级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建档工作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的村级,连基本的财务档案、人口档案资料保管不全,少数的民营企业甚至还没有建档意识。因此,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机制。抓好县、乡、村三级农科档案信息网建设,提高村级和民营企业的建档率,使我国的档案工作全方位、平衡、有序的发展。
(七)循序渐进、纸质、电子文档同步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办公室自动化普遍推广,文字工作逐步由“笔杆子”向“键盘子”转变,电子文档的形成催生了电子档案的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就是基层档案工作而言,首先要从基本工作抓起,在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文档基础上,逐步向电子文档发展。这是确保基层档案事业的发展,基层档案工作的面貌将会日新月异,快速步入档案工作的正常轨道。
4 个人具体档案管理的建议
1、要增强档案管理意识,纳入到各部门日常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同步进行。
2、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实践陪训,提高档案管理能力。
3、作为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夯实理论基础,勤总结,勤改进,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的新局面。规范档案管理可以不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还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各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