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建构链接放飞课堂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黄勇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2期
   摘 要: 当代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链接式”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它不仅重视学科内相同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重视不同学科存在相同思维品质、价值体系的知识间的联系,而且重视学习与做人的联系。“链接式”教学准确来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不是教学手段,而是强调教师形成一种更高的教学意识或思想,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师要有一种整体的教材、教学观,强调是把数学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能够站在整个小学学段的宏观高度上去审视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思绪,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链接式”教学;建构主义;放飞课堂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前言部分,对数学给出了新的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如果把这句话浓缩成一句话——数学是一种过程。这说明数学不只是一门由众多知识结论组成的科学或者学科,而且是一种过程!这就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当代建构主义者也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教师要做的事就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链接式”教学正是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链接式”教学不仅重视学科内相同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重视不同学科存在相同思维品质、价值体系的知识间的联系;而且重视学习与做人的联系。因而,我觉得若能很好地用好“链接式”教学,就能从另一个角度让数学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理想的境界,进而走向“至境”。但是,“链接式”教学准确来说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更不是教学手段,而是强调教师形成一种更高的教学意识或思想,是一种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必将践行于每堂课的教学中。笔者观摩了张齐华教师执教的一节《圆的认识》,对“链接式”教学有了更深层的感触,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诠释建构链接,放飞课堂这一理念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 链接特征,放飞课堂
  从现行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是其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能发现,这一教学法对北师大教材比较适用,尤其在导入新课环节。但是情境的创设不能总是让“笑笑”与“淘气”出来说事儿,否则,六年之后,学生们对这两个卡通人物恐怕会“深恶痛绝”。而且教师也絕不能随意设计一个情境导入新课。笔者认为,这一情境的创设,教师应充分认识在教材编排体系中,本课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联系该学习内容的知识基础,或者在上节课中生成的知识生长点来设计导入情境,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即能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较高的认知价值。
  如:张齐华老师在《圆的认识》导入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在一个信封里装入圆以及学生在这节课以前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问:“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感受圆与其他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一环节的设计,并不像有些示范研讨课那样过于追求令人眼花缭乱的情境创设,而是在富于数学趣味的活动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同时,很好地链接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让学生分辨出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的本质区别:其他图形都是一种直线图形,而圆是一种光滑的曲线图形。既让学生归纳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又很好地认识了新知的本质特征,更为今后学生对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知识的完整建构夯实了基础。这样的情境应该正是我们“链接式”教学应当倡导的方向,让学生在链接特征的过程中,优化情境,放飞课堂。
   二、 链接学科,放飞课堂
  新知的学习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影响其对后续教材的学习水平。而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如能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已学知识视为新知识的停靠点或生长点。当学生发现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时,他们的理解会深刻并且牢固。
  如:学习新知部分,在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了在圆中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这些问题后,张齐华老师介绍了古代与圆相关的一些典籍记载(不局限于数学)如:圆,一中同长也;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等。同时介绍了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按张齐华老师的说法,这是数学文化,但是从我们“链接式”教学的角度去看,这正是重视具有相同思维品质、价值体系的,不同学科知识间联系的最好例证。
   三、 链接新旧,放飞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环节,对于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点的理解、接受的基本情况,对本课时教育任务完成的基本面有了大致了解,可及时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并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进行巩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有些问题在听课时还不容易暴露,但当进行习题解答时,学生就会感到自己领悟得还不够透彻,独立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欠缺。而在“链接式”教学中,练习还可以增加一个功能,通过教师对练习的精心设计,有机渗入一些与新知与旧知相关联的练习,能让学生明白新知是由哪些学过的知识发展而来的,原有知识对新的知识起到怎样的支撑作用。因此,“链接式”教学的练习设计是新、旧知识间互为关联、支撑的统一体。


建构观下“轨迹”教学的案例研究
机电专业项目式教学建构
苏珊·S.兰瑟的《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
指导有“策” 快乐建构
户外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问题意识,建构活力课堂
小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链接
小学高段数学情境再建构教学模式的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分析
快乐建构,创新合作
辅助材料在户外建构“糖果搭搭乐”中的思与行
绘本引领,放飞想象的翅膀
培养低年级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深度学习在建构区中绽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范式在德育工作中的建构与实践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