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实践探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同胞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中华人民可以代代相传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民族坚定不移、不可丢弃的价值取向。在新的现代到来之际,我国各地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的课堂当中,走进校园,走进校园的各个角落,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围绕我国核心素养展开,展开国学主题教育和传统文化理念的熏陶,深入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践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校园;实践
一、 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小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来源,借助互联网平台,他们有了更多学习的渠道,五花八门的信息搭载互联网的载体,进入了学生的眼帘,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没有尺寸的把握,往往是什么都学,不会区分,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在学校能够接受明确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做好理念的践行。所以,我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在对学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民族信仰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走进小学生的课堂,让小学生能够深刻学习,深入认知并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这种精神、这种价值观传承下去,学校要做的还有很多,教师要学习的也有很多,文章提出一些相关的策略,希望起到参考的作用,也希望对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较为正确的引导。
二、 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校园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育,是时代赋予学校和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学校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其与各个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充分地将中华的传统优秀文化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让学生有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首先要明确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实践的必要性,让教师与学生达成在此层面教育的共识。教师首先能够明白,通过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传播,不仅可以唤醒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且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上添加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不光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而且可以有序地推动教师的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在与学校课堂学科结合中,将传统文化与品德教育课堂相结合是最好开展,也是最有利的。首先,品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同样可以起到让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弘扬中华博大精深的精神,体验我国民族精神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深度的思考和学习,有力推进品德教育课堂深入的教学,也让学生将品德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将学习到的品德教育、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有利于文化的传扬和传播,这样学生不光提升了自己的良好品德,而且达到了传播的作用,是百利无一害的。
除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校也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比如在美术或者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书法,美术,剪纸等艺术上的教学,让学生多学习中国传统的一些文化,比如学习京剧、葫芦丝等传统乐器,了解更多国学知识,满足他们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作品比赛,比如制作灯笼、剪纸等手工大赛都可以让传统文化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然后进行组织,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主体,也可以使活动举办更好地开展,在互动的实际举行中,丰富校园文化,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传统文化领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以学校文化为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活动实践相融合
传统文化不同于其他学科,学校应该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设计好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内组织开展,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在过传统节日时,学校也可以開展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中秋节,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秋诗句的比赛;在元宵节来临之前,学校就可以组织猜灯谜比赛;对于端午节,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的龙舟赛。让学生通过传统节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每个传统文化节日都有自己深刻的意义,对学生传承文化,树立价值,塑造学生人格,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应该把握这一点,,做好节日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深入传统文化的了解,都有良好的基础和铺垫。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相当丰富的民俗活动,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民俗活动。比如动手操作捏糖人、制作月饼、包饺子等美食相关的民俗活动;也可以进行相关礼仪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让学生走进养老院、社区等,体会为老人进行服务,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诵读诗歌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这样学生在家也可以尊敬长辈,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变得孝亲敬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比如为了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提升,学校可以开展围绕校歌、校旗等内容为核心,让学生进行设计的实践活动,其中可以让学生从健康、快乐,包容、执着等理念进行出发,设计这些内容,这样就将传统文化的理念结合进了学校的文化当中;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创意比赛,将学校文化与健康、积极的核心理念相结合,列举身边发生的事项,说明核心理念的重要性,从而将活动落实,也能够达到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的目的。
(三)以教师为主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引导者,学校要想将中华文化与学校内容相结合,教师是最关键的一员,所以教师首先理解和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性,通过结合课堂内容研究出加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能够发展为全面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