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课为钥匙 开启高效教学之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微课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得以提升,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加自我,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基于微课在教学方面的各种优势,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使微课发挥其真实的效用,真正的助力于小学各种学科的教学。因此,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性教学来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中微课的运用价值,并且根据微课在课前导入、难题示范、课外复习与预习等具体环节中的作用,来总结微课的运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练习
一、 引言
当代小学的教育理念逐步趋于倡导教师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但是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模式来说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基于基础设备和技术能力的不足,他们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样化需求。随着微课的出现,,这个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微课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模式,结合网络课程的多样性,很容易就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将微课这一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拓展教学形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进步。
二、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课程结束后,需要及时地去巩固新知识,才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及用法。但是小学生在复习数学知识时,极有可能会卡在某个点上,学生凭借自己的思考无法准确理解,这时若是有微课的协助,学生的数学复习将不再困难,甚至能够举一反三地进行学习。此外,小学生的心性还比较顽劣,往往不会自主地去进行课后复习,这时又缺少老师的监督与指导,而父母的监督管理能力又有限,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堪忧。当微课运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时,根据微课中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所提升。
(二)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教学的微视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如果仅仅是讲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等概念,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可能会失去课堂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建构也是马马虎虎,笔者播放了这样一段微视频:蜻蜓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儿夸赞它们漂亮,然后花儿说:“我发现你们虽然样貌不一样,但是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时视频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蜻蜓和蝴蝶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思考琢磨,通过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出教学的内容,精美新颖的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数学知识储备不足,许多新的知识点都难以从旧知识点中得到迁移,因此,学生的数学预习显得比较困难。加上学生的预习任务多半安排在课堂之外,一则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二则家庭环境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家长需要在一旁耐心协助,否则最终导致学生的数学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当微课被运用于学生的数学预习环节时,学生的一些疑难点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得以解决,微课视频多是围绕一个知识点系统阐释,学生不仅能够强化对數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建立知识的系统性。其次,由于微课的内容多元、风格形式各异,所以能够吸引学生专注于微课教学,微课在时间上较短,也能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上,减少学生长时间上课的注意力分散。因此,微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是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下,小学数学变成了纯粹的数字游戏,课程内容枯燥并让人难以理解。在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后,不断地促进老师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详尽的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让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学生还能够从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需要从课前预习入手,让学生首先了解到课堂中需要介绍的内容梗概,这样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将重要的数学知识概括起来,设计成学生的预习任务,之后再结合微课的讲解,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课前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自主的探究,去发现其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请教老师,或者通过微课学习平台来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探讨。当然,学生的预习还需要一定的监督措施,否则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设置课堂教学的速度与难度。这时微课平台也有个很好的功能,就是能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浏览量、任务完成率以及交流讨论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帮助老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学习“圆柱体表面积”时,其中侧面积的计算是难点,教师可以将侧面积的认识和计算罗列出来,制作成微课视频,或者在网站上查询相关的微课讲解,并且设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视频,首先能够了解到圆柱侧面展开后的形状就是长方形,根据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学生能够了解到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原理。在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过程来判断学生预习情况的好坏。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将问题记下来然后请教教师或其他学生。教师不怕学生有问题,学生有问题,说明学生有认真学习或者有质疑精神,教师需要担心的是学生没有问题,草草应付。
(二)课堂导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课程导入,课程的导入效果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尤其是数学课程教学,数学本身就因为抽象性和困难度引得学生不太喜欢,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程导入环节。在导入课程内容时,运用微课能够帮助老师快速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一定的学习状态中去。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将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一些实际情景融合到数学知识中,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从熟知的事物出发,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