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出,其主要目的其实就在于进一步地开发我国语文基础教育更广泛的内涵和功能,重视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底蕴、提高语文修养功夫。在与阅读教学的人际交流和互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综合素养;阅读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大阅读”观为宗旨,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大量阅读中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 拓展宽广温馨的阅读空间
正如季羡林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更重要的是要以良好的思想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汲取丰富的现代语文知识和养料,从而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形成较为厚重的文化积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至少60篇,课外阅读量为100万字。要达到这个上目标,仅凭教给学生如何阅读的方法和课阅读教学是显然不行的,那就得创新阅读方式,开辟阅读空间。
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语文阅读空间的拓展。近年来,我们在班级原有图书角的基础上,给每个班增添了图书柜,建立了读书区;在教学楼和办公门厅、楼道设立图书专区,以便学生随时随地能够阅读。每周每班开设两节阅读课,借助网络平台,开设了晨诵课,让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美文。同时,我们将阅读向课外延伸,开展家庭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这样一来,学生们的阅读空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二、 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作为一名精通语文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大语文的教学观,以教师的大视野引导学生爱阅读,科学的阅读,创造性的阅读。有人曾这样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学生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受益。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深知,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书籍的习惯。起初,我们让学生将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带到学校阅读,学生带来的书种类很多,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绘本、连环画、科技等等的书籍一应俱全。先让他们在学校阅读这些自己喜爱的书。在学生阅读这些书籍时,教师不加以过度的干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其自主阅读,阅读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放声读出来,可以朗诵,也可以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来读。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们喜爱看的书各类逐渐多起来了,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一本本书在同学之间传递,这是友谊的传递,知识的传递,爱心的传递。时间一久,学生们带到班级的书多起来了,自己看完了,便不自觉地将书放到了班级图书柜,分享给班里的同学阅读。就这样,整个班级读书氛围浓厚,课余,随处可以看到学生阅读的身影。
(二)创设优美的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阅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比如我们在早读课时,借助公益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配图配乐诵读。这样一来,学生在陶醉在优美的意境和音乐之中,进入情不自我的状态,大声地、有节律的诵读,在诵读中享受文字的美,从而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朗读技巧、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阅读环境的创建方面,我们从注重两个方面:第一,学校层面。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办黑板报,建立阅读橱窗和长廊,并在校园里以“书签”的形式陈设古诗词,學生随时随地可以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浓郁的文化气息,将学生带进了阅读的殿堂,在阅读中获取精神养料。第二,家庭层面。我们在重视学生在学校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空间向校外拓展,家校共育,将学生家庭开辟成阅读的第二场所。我们提倡亲子阅读,父母孩子“同读一本书”。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读书氛围,将每一个家庭打造成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阵地”。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尤为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学校、班级开展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比赛、手抄报展评、阅读展示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的开展,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学生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三、 创新特色阅读形式
我们学校提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读书模式,编写校本经典诵读读本,读本涉及古诗文、现代经典美文,以供学生每天晨诵。日有所诵,日有所获,这是我们诵读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基点。中午放学后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让学生阅读学校规定的必读和选读书籍。下午放学后,只留给学生少量书面作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反思一天所读,做好读书笔记,并写好日记,以达到反思提升的目的,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四、 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关键环节。都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良好读书氛围、搭建阅读平台、创设阅读环境的同时,更为重视课堂阅读教学,在课堂阅读教中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爱阅读,而且会阅读。
(一)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