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引领语篇教学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杜波霞
摘要:语篇教学属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语篇教学时,为了获得更好效果,教师应注重自身方法的运用,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加强对其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对语篇内容产生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优化语篇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关注内容,就小学语篇阅读来讲,材料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一般情况下材料内容中没有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情节或者是比较形象的图片,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并不强烈。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使语篇教学更具形象性,并且能够保证内容完整性与连贯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加强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强化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
一、 思维导图和语篇教学的主要概念
思维导图实际上是放射性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是由英国学者提出,和人的神经网络比较像。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促进人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并使人的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导图在设计时,需充分运用逻辑思维,将学习的具体内容转变为形象知识,然后在转化成图像知识,这一过程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提升,也能体现出对知识的监控和反思,将细小知识串联成为系统内容,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语篇教学来讲,和传统教学模式中将句子、词汇作为中心有所不同,需教师在教学中将整个语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篇中的内容,并且让学生在语篇中进行词汇、句子的学习,总体来讲,语篇教学有效实施需通过情景实现。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层层深入。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中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思维导图能够使学习的内容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促进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并且增强记忆有效性。就小学生来讲,学习英语时间不久,他们不仅需对就单词进行复习,也需学习新词汇,在此过程中,如果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词汇,往往难以获得较好效果。因此在进行词汇记忆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中,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深入把握词汇之间的关联,在记忆时更高效,并且降低在词汇背诵时的压力,进而提升整体学习效率。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词汇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将主题词作为依据,对相关类群的英语词汇进行发散和延伸,通过对词汇网络的构建实现对词汇的有效理解与记忆。另一种是将近义词、构词法、反义词等作为依据。例如在学习“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Christmas作为起点,将festival作为主题,,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绘制和节日相关的思维导图。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能帮助学生联想旧单词,使学生形成节日类词汇的全面认识。同时这种记忆方式也能体现出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在记忆之后不容易忘记。同时在今后的词汇学习中,也能将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其中,掌握有效记忆词汇的技巧。
(二)思维导图中对句型进行灵活运用
对于小学生来讲,句型学习会对其学习产生较大影响,关系到今后深入学习英语的效果。在讲授语篇内容时,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句型,其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句型,也有一些不常見的句型,要想实现学生对句型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就需对语法结构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在理解句子中的语法结构以及问答模式基础上,才能增强自身对句型的灵活运用能力。“Did you live in New York”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学习过去时,表示过去已发生结束的动作或状态,结构是主语+动词过去式,一些标志词表示要用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疑问句形式为Did he live in New York last year?肯定句为He lived in New York last year.对句型变型的灵活掌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实效性。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句型之间存在的差异详细列出,列出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具体认知。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发现句子在变化时的规律,对句型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在今后阅读中,也能实现对句子的灵活运用,使语篇学习获得更好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状态下对句子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其对知识的内化。通过对句子的灵活运用和掌握,能够使学生在进行语篇学习时的难度有所降低,对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且获得更明显的学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当学生遇到信息量较大且内容相对繁杂的语篇时,理解时比较困难。要想对语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理清知识框架,抓住文章主干是学习的关键。和教师单纯运用语言讲解的方式,思维导图能够将语篇内容以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将语篇整体内容化繁为简,抽象知识变的更加形象,为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构建良好平台。同时思维导图从自身特点来讲,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概括,在思维导图中,学生会增强对语篇的整体感知能力,强化对语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新单词的意思,再进行教授。学习课文,要求学生在书上划出表示过去的动词(动词的过去式),如flew,became,spent等。提示学生这类词语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并将他们的原形罗列在黑板上。然后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提问。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形成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文章的框架进行细致分析。分析时可以将段落作为单位,概括出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然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对文章框架进行概括时,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而使知识更清晰地呈现。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强化学生对语篇内容的认识和了解,而学生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将课文轻松复述出来,进而使语篇教学获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