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郭永国
摘 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对于教师来说,高中数学也具有很高的教学难度,因为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应试能力,同样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更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学
一、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发布和实行,其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可以极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二、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一个比较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已经有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同时,这个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高中数学相较于语文、政治、英语等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比较高的学习能力。数学本身是一门具有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和抽象性,需要严谨的思维性的学科。另外,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身就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在学习时,离不开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学好数学。数学思维能力不只是为了解决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化学和物理时,也要求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生活提供很多的便利。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找到同一件事物的不同面,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挖掘学生的创造天赋;让学生勇于创新实践。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敢于突破。高中理科类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思维能力这个大前提,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数学,化学以及物理这三门学科之间的成绩波动往往是处于一个正比的状态,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样也有助于物理、化学成绩的提高。让学生在高考时取得一定的优势。其次,它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对于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最后,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具创造力,勇于去突破原有的设定,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成功。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做出鼓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某些知识产生疑惑,难以理解。有些学生想要寻求老师的帮助,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放弃了。这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高中数学的学习,仅依靠课堂上的这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但是,有些老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课后从不去管学生的学习进度。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从不去管学生听懂与否,也不与学生发生任何的交流。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疏远,即使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愿意去找老师。一些老师,在学生去寻找帮助的时候,遇到简单的题目,常常会做出失望的表情或者是不耐烦的举动,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去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循循善诱的帮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帮助学生解决了疑问,还对他们的思维进行了诱导性的扩散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主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利用变式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将一道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变换,將条件变成问题,将问题变成条件的一种模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把一道题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了解其发展过程和知识的本质,进而能发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规律,发现其本质。在对数学规律及本质的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进行扩展。老师在设置数学问题时,要留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能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同时能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开阔学生的思维。
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的解题方式往往不止一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同一道题的不同解题方式找寻出来,进行罗列和对比。分析每种解题方式的优缺点,探索最合理有效的解题的方案,加以论证说明,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缜密的学科,需要对其不断的教学探寻和总结、回顾。总结解题方式、解题思路,数学问题是有类似性的,相类似的问题可以有相类似的解题方式,因此,总结解题经验,解题思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时,应该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有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基本上就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了。对于学过的知识,解答过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总结,探寻其中的规律,形成发散性的数学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更多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时,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数学教材,让学生对于所讲授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门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实例,更容易让学生明白。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展开实践性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以思入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样会降低教学难度,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学习,拥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会让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学,还易掌握,达到高效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主动思考,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