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挖掘“语用”训练点发展言语能力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刘爱华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2期
  摘要: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故而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聚焦到最具个性、最为核心的语文元素上,语文课堂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创设言语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进而发展言语能力。
  关键词:语用;言语实践;言语能力
  课标中短短几百字的“前言”,十多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并且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要素,所以,语文教育无论如何改革,无论教材如何改换,语用思想和语用实践始终是不能缺位的,只有“运用”,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语用,是语文教学的本然。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语用”训练点,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发展言语能力。
  一、 立足文本,模仿练笔习得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便捷途径是借鉴课文的语言形式让学生掌握写法,迁移于语言表达实践。对于文本出现的经典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模仿练笔中,内化独特的语言形式,习得方法,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如《少年旅行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明亮的阳光在喊他们,窗外的小鸟在喊他们,喊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表达这句话?笔者做了这样的指导:这两句话有两个对句组成,前半句写谁在召唤,后半句写召唤到哪里去。这句话表达了旅行队队员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但不是从队员“我们”的角度说,而是从阳光、小鸟的角度说,更增强了旅行队员们时不我待的迫切性。经点拨后,学生思路拓宽了,表现出很强的语言智慧。有说“明亮的阳光和窗外的小鸟都在召唤他们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有說“阳光多么明亮,听小鸟在呼唤,他们要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有说“到田野里去吧,到山林里去吧,到生活里去吧,阳光在喊他们,小鸟在喊他们。”也有说“他们听见阳光和小鸟都在呼唤自己到田野、山林、生活里去旅行”……在训练中,学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获取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提升言语智慧,又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再如教学诗歌《微笑》,让学生回忆自己给予或接受微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同桌交流后相机指导学生把一个故事提炼成一个诗句,仿照文本表达方式进行仿写:(有了它,;它使;它是;它为;它有如。);再把学生的创作连起来读一读(有了它,友谊天长地久;它使受挫者信心倍增;它使恼怒者怒火顿消;它使失败者勇气倍增;它使朋友间的误会冰消雪融;它是师者对学生的宽容;它为远行者送去祝福;它使失败者重燃自信的火苗;它使悲伤者重绽笑容;它是母爱那无言的温暖——)。在模仿、实践中,学生集体创作了这首小诗,虽然语言稚嫩了点,但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个性化的言语实践,并在实践中表达了对微笑神奇魅力的理解,收到了学习语言,使用语言的功效。
  二、 注重体验,多方实践感悟语言
  实践是主动的、有挑战性的。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语言形式的“秘密”是语文课本中最大的宝藏。言语实践,应该成为挖掘“宝藏”的锄头,帮助学生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
  (一) 深层研读
  如对《穷人》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部分内容,把特别想读给大家听的话划下来,想想能从中读懂什么。”
  在班际交流时,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想把第九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我又趁热打铁,设计了另一个问题:“让我们走进桑娜的内心,大胆想象,把省略号省去的内容补充出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研究一题,看哪组最能替桑娜说出心里话。”
  这样,把更多的时间归还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珍视学生的生命发展。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讨论、合作、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 质难解疑
  如对《穷人》第三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自读后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自读后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生1:为什么渔夫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想什么?
  生2:“是个问题”指什么问题?
  生3:为什么用“熬”字?
  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边读边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则悟,不能悟则生疑,能生疑则质疑,能质疑则解疑。在解疑中,老师扮演了学生战胜困难的鼓励者、讨论探究的合作者、发表独特见解的支持者这一角色,从学生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让学生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
  (三) 激情诵读
  叶圣陶先生说,“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教学中对文中内涵深刻的重点句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不断揣摩,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和时间赛跑》第四自然段语言清新,平凡中饱含深情,细细咀嚼,让人口舌生香。可在教学爸爸说的话时,运用“三读法”。
  “一读”:初步感悟,唤起情感。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在读后的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了“昨天、童年、一生”,随着时间的流逝,昨天“消逝了”,童年“消逝了”,外祖母的一生“消逝了”,“永远不会回来”,(我将“昨天、童年、一生”擦掉换成“永远不会回来”)学生对时间的无情流逝的感受顿时被激发出来,从而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意义。
  “二读”:品词析句,升华情感。可将爸爸的话改为诗的形式出现,师范读,以情激情。再将“永远”“再”“也”“了”这几个字去掉进行对比朗读,叶圣陶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情随读动,理随读明。
  “三读”:入情入境,和谐共鸣。在仿写后,再让学生读爸爸的话,这时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正因为老师的朗读指导有策略,,有层次,因此学生每读一次,对文本的理解也逐渐由浅入深,读出不同的感受,情感也层层深厚的。课堂上情动言发,书声琅琅,师生共同体验了语文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如何提高警务技能训练水平
体操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研究
新时期高校篮球基本功培养与训练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探析
挖掘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当好参谋
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
重视三“C”,培养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呼吸训练在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逻辑思维训练
初中体育1000米跑的训练指导技巧
试析拓展训练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
挖掘书中的辅助资源 充分用好教材
二维分类体系在头顶球技术训练中的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