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小天地探究大舞台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何峰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2期
摘要:小学科学拓展性实践活动,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其有助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并激发他们科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在科学拓展性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以及与自身实践活动的兴趣点、关联处。
关键词:小学科学;兴趣;探索精神
一、 对当下“天气单元”教学现状的再认识
(一) 学生没有走向生活体验
学习了“天气单元”后,当我问“今天天气怎么样?”的时候,学生们的回答往往是:“秋天来了”,“今天好冷”等等。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要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更没有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 学生不能保持长久兴趣
贯穿整个天气单元是作业本最后一页长周期作业记录一张天气日历表。可是过了几天,我去上课发现同学并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而是有的同学没有记录,甚至连续几天没有记录。
(三) 未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天气仪器制作。利用简单的工具,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天气仪器,学生为制作而制作,做好以后,如何使用观测和记录。教学中发现孩子很少运用获取的天气数据进行与天气要素相关的探究实验。
如何在教学中达成以探究为核心的目标,结合学校倡导的拓展性实践课程要求开展的教学活动呢?我们对“天气单元”进行梳理、总结,在思路上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让孩子们感兴趣、有意识地去关注天气,让天气真正“灵动”起来。
二、 “天气单元”拓展性活動的设计与实践
“天气单元”拓展性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是让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在乡土环境中主动探索、观察、体验、思考、想象。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 巧设天气角,增加学生观察天气的频率
天气角的设置,能保证学生在观察天气中有充分观察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及学生现状,,创设形式多样的天气角。
1. 能说会道的天气墙
我们在教室内设置了“会说话的天气墙”——墙面布置内容有:天气情况(阴、晴、雨、雪);气温(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风向(东、西、南、北等八风);穿衣指数(让孩子选择适合当天穿的服装)等。天气墙的创设为学生进行直观、生动且综合的教育活动提供了载体,让学生参与并利用天气墙。
2. 手脑并用的天气区
天气区的开辟可同特定的天气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借助教室已有的空间与教育资源,形成一系列天气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完整、连续的天气体验活动中得到成长。因此,我们在天气活动区增加了“爱心提示栏”和“生活小贴士”两个栏目。
爱心提示栏:爱心提示栏的创设可让天气预报的内容不再单调枯燥,而这些富有爱心的提示不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也增进了同伴间的友情、学会关心他人。
生活小贴士:此栏目是根据天气变化来提醒学生该吃什么、该喝什么等。让学生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作息规律并进行适当锻炼、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千变万化的天气站
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向等气候的变化,我们在室外设立“小小天气站”,既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又渗透相关的天气知识,让“小小天气站”成为孩子们探究科学与增长知识的小基地。
室外天气监测站: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向的变化和雨量的大小,我们在人流量较大的操场一角设立了“天气监测站”,采用值日制度,让学生轮流观察,以绘画、图标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观测结果。
小小天气广播站:为让学生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我们设置了天气广播站,安排三年级的学生轮流值日,提前了解当天天气情况,向大家播报当天的日期、天气、温度,提醒同学们及时穿(脱)衣服或多喝水。
(二) 构建标识,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生每天都在体验天气的变化,我们利用“云、雨、风、雾、霾”等天气内容,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天气标志,并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天气作为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观察天气的欲望,培养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及观察能力。
1. 云是天气的“招牌”。俗话说:“云是天气的招牌”,天空中的云彩对于大班学生来说充满吸引和无尽幻想,所以我们在天气角张贴认识各种不同云的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观察的乐趣。
2. 风是天气的“信使”。风,算得上是个大家族,大自然中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季节分,风向分……为让学生更加了解风,我们在天气角对风做详细记录。
3. 雨是天气的“精灵”。“雨”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天气现象,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我们通过雨的图形标志的张贴,告诉学生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各种图形表示什么意思。四季的不同,下雨的形状和疏密程度也不同。我们把四季雨的不同,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空暇时间可以去天气角了解。
4. 雾是天气的“名片”。学生对自然现象“雾”也充满了许多的好奇,我们结合主题教学通过故事让学生感知雾,利用图片让他们知道雾的形成和观察雾天的情形
5. 霾是天气的“背景”。为让学生了解灾害天气对生活与健康的影响,知道环境不一样空气也是不一样的,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使孩子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树立环保意识。同时把霾的预警信号贴在天气角,让学生对霾天的预警有初步认识。
6. 动物是天气的“预报员”。动物们对天气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据观察,全世界约有600多种动物称得上是“天气预报员”。为让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动物,我们邀请家长带着孩子在天气变化时观察自己身边小动物发生的相应变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