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吴惠萍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广泛应用的技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够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实践,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与价值,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掌握信息内容,,信息技术推动了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目标也有所转变,教师不仅仅要传递有关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的是要让学生将学校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实践的基础课程,它以其他课程为基础,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更多方面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地应用于实践中,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一、 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联系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信息的处理、传输、获取以及分析上都能够有效的处置,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良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現代社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知识技能比较单一,可能理论性比较强,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提高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使用,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也被安排在教学中。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与意义,并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从整体教学方面来看,多学科融合教学。教师应该构造一个真实、学生可操作的项目,融入多学科课程标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探索智慧教育模式,主动地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真正的作用与价值,明确信息技术的角色定位,在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二、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一) 教材多媒体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部分教师都利用填鸭式教学法,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完成,然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关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乐趣,激发想要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本质与内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层面,在头脑中形成有关的知识网络,有助于日后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地从头脑中提取有关信息。
(二) 资源全球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资料基本上仅仅依靠教材,根据教材进行有关知识的教学,信息资源比较缺乏,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递既方便又快捷,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索任何想要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网上的教学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进行学习,方便及时地提取有关信息,如若对哪个知识理解或掌握得不透彻可以自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教学个性化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会采取折中的教学办法,即把教学对象设置为中等学生,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学生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不能够发挥出来,这就导致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然而在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个性特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对症下药,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的不足,真正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消化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 学习自主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掌握着课堂的教学方向,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较低,这就导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完成,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信息技术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的生动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刻,真正地掌握知识的本质与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自主学习,并针对自身设置有关的学习计划,促进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
(五) 环境虚拟化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必须面对面地交流,这就使得有些特殊情况下不能够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我们也看到部分教师,将重点难点拍成微课的形式放到网站上,供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使学习更加的方便、自由,教学环境的虚拟化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关知识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知识,实现虚拟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进而推进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