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新教师的成长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徐金焕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104期
摘要:信息技术新教师,和大多数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刚走上讲台,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作为新教师,碰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我们不必彷徨,更不必茫然,找准自己的定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努力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本文从学生、教材、教法三个角度出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热爱学生;研读教材;信息素养;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评价
每年都有一批富有朝气的新教师步入教坛,新教师具有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等优势,他们的到来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技术老师队伍不断扩充,新教师站上讲台后更重要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成长为一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今天,我作为一名踏入教坛多年的老师,想就信息技术新教师的成长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学生,师道自然明。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这些问题考虑在内。心中有学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感知差异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只有心中有了学生,学生有了进步和成长,教师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我们的家长才会有满意感。
心中有学生,教师要做到:
(一) 以人为本,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实践水平
调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水平、操作水平,根据调查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适当地布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师要对班上每个学生情况有一具体了解。如:学生家里电脑的使用情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情况、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对于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需要详细地介绍和指导练习。
(二)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状态
青少年时代的学生思想丰富、情感波动不稳定,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并且适当地将学生的思想、兴趣爱好等融入教学中。
积极的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二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思考问题。三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班级内、小组内能进行有效地合作,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和谐。四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参与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每次思考和每个结论都经过独立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三) 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新教师应该主动关爱学生,主动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把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移除。放下身段诚恳地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他们的言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
二、 心中有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应当重视研读教材,自觉研读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地研读教材。研究教材要从技术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新教师要按新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因地制宜,统观全局。
心中有教材,教师要做到:
(一) 以单元为中心,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备教材首先要按单元读完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按单元任务、学习目标、单元小结的自我评价,结合配套教学光盘资源和自己积累的资源,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确定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写出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
(二) 根据教学目标,写好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课件
依照单元小结中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资源制定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后,再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放手去改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以此来设计课堂教学。
(三) 根据教学效果,结合教材,进行课后反思
除了课前研读教材,我们也要注重课后反思教材。课后反思是二次备课,因为上完课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想法,老师如果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完善,那么每上一堂课,教学效果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三、 心中有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关系到教学效果。
心中有教法,教师要做到:
(一) 尝试学生自主,激发学生主体性
在以前的课堂中,部分新老师都不重视学生主体性,往往以老师自己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课堂非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得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些反感。对此,教师应让学生围绕问题自我学习、互相討论与交流,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图文并茂更清晰》,有插入并调整图片和文本框这一内容,此时我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将这一内容与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八课中word的中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相关联起来,进行回忆探究,再在幻灯片中尝试自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又让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学起来轻松,也容易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