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

作者:扎仁台 字数:2829  点击: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前进发展,有大量赝品与复制品充斥着整个文物市场,扰乱着人们视线,鱼目混珠,真假难辨,使得许多珍贵文物明珠蒙尘。要想正确全面的认识文物,文物鉴定是首要任务,鉴定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准确的理解文物,揭示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所隐藏的价值。本文主要对文物的鉴定与鉴赏进行叙述与讨论。

关键词:文物鉴定;鉴赏;研究

文物作为一种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与科学价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于历代传承中所积淀下的精华,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基因与国家身份的象征,彰显着国家特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物逐渐走进普通人的视野。特别是近年来越炒越热的鉴宝栏目,吸引着众多人眼球,然而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所谓“文物”通常鱼龙混杂,真假相间,人们难以准确认出。因此,在文物应用前,鉴定是必不可少的。

1 文物鉴定

1.1 分类

分类是指将相间混合的文物分为互不相容且相互排斥的类别,以在实际中方便保管与研究。文物的具体分类通常同文物定义联系密切,例如玉石或者青铜器都有特殊定义,与此定义特征相符合的就表明是这类文物。定义公式一般为:属、种差相加等于定义。所以,我们定义陶器就应为:主要原料为粘土,经600℃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具有较强吸水性的全新器具。相应的,瓷器定义为:主要原料为高岭土,通过1200℃左右温度烧制所成的不具吸水性的制品。采用定义分类的方法认识文物是鉴定的特定方法之一,换言之,文物的整个分类过程就是某些方面对文物鉴定的过程。将所有出土器物与陶器和瓷器的构成条件分别进行比较,得知此类青釉器物同瓷器接近,所以文物分类中将其归为瓷器,然而青釉质瓷又不像标准瓷器一般工艺成熟,因此将其称为原始瓷。

1.2 比较

文物鉴定中也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又可称之为类比,主要是指文物间虽各有不同,但要于不同中寻找相同。利用比较方法,可依据两件文物于某些方面上具备的相似点而得出这两件文物其他特征也具有相似性的结论。比如文物中的纹饰、墨迹、造型或者铭文等方面往往可以找到相似之处。一般做法为,根据标准物,将存在关联的文物进行对照,确定两者异同,进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鉴定对象的内部联系与矛盾,做出最终的定性判断。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轰动一时的曹雪芹画像真伪事件就采用了比较鉴定法,河南省博物馆曾经收藏过一幅所谓的曹雪芹画像,通过报刊介绍在当时社会被广泛使用,学术界对画像真伪问题众说纷纭,这场真伪论战轰动一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徐邦达于《悼红影议》中写道他当时看过画像之后产生的怀疑点:①画像上的书体同乾隆时代的书体风格比较有所不同,因而推断其上的五行叙文并非当时所写。②题字落款上行款并不得体,特别是每行下端几乎要接触到画像,显得迫塞难看,由此表明所作者题画常识明显欠缺,若真是画家自行提款,不会如此外行。这是通过与画家常规落款方式对比而推断出的作画者与题记者不是一人。③明清小像画中,通常画家所作题跋仅为寥寥数字的上下款,并不擅长行题跋的创作,而此幅画像中却洋洋洒洒五行小叙,是出格的。这是同常规的明清小像画款识对比而推断出此画款识不符合时代习俗。④像中的“艮生”一印,所表现出的刀法与篆法很有乾隆末期时代的浙派之人赵之琛与陈鸿寿的风格,而曹雪芹生于乾隆中期之前,怎可有之。印章时代与画者生前时代不符,因而得出此画印章不对的结论。通过以上四点推断,加上对画像墨迹、印色、用纸与装潢方面进行鉴定,最终得出此画为伪作。

1.3 辨识

辨识是指分析并综合文物,在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前提下,通过调查、考证以及科学检验的方法,根据鉴别对象的规律,对文物本质进行考察,并在理论思维作用下针对此类文物形成一种普遍概念。例如鉴定古瓷,通过瓷器的釉色、纹饰以及造型就可推断出瓷器年代与所属窑系。这种只可过观看实物并且只可意会的感觉就是抽象。反之,概括就是指凡是具备此类特点的,均是这个时期或这个窑系的瓷器。例如,曾经有一件署名为谢灵运的古代墨宝引发一起笔墨公案,这件作品的真伪问题一直有不同争论。由于此墨迹上书四首诗,“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为其中的两句。启功先生认为,根据五行方位,南方为赤色、北方为黑色,此诗原为庾信所作,诗中的原句为“北阙览玄水”,玄即黑色,而绛则是指红色,南为红云而北为黑水是相对应的。而宋真宗曾将自己改名为“玄朗”,因此天下都需讳“玄”字与“朗”字,由此看出此诗中以“丹水”代替“玄水”分明是避改,因此此诗所书时间不会超过宣和年间,由此推断出这件古代墨宝的大致时间。启功先生正是通过这种精湛考证而辨识出文物时间。一般而言,文物鉴定旨在:一、辨伪;二,断代;三、评价。辨伪是文物流通并使用的基本前提,而只有明晰文物时代,才会于特定历史环境下研究文物,进而揭示其内在价值与历史地位。

2 鉴赏

鉴赏表现为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一种美德追求,包括想象、情感与理解等心理功能,最终转化为评价。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鉴赏家在对人们细致鉴赏时,总会以赞叹来表达内心满足之情,此种现象就是文物评价的外在表现形式。文物鉴赏具有如此独特魅力,可以使人感到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是由于鉴赏的根本在于求知。从业务角度来说,一般人们参与鉴赏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两条:一是希望以一种全新认识取代传统认知,以实现知识的丰富与更新。二是,期望自己可以挖掘出尚未被人们揭示的文物价值,求得全新发现。文物鉴赏总是需要进行是非、真伪与档次价值的判断,这种过程仿佛是参与智力竞赛,于文化享受的过程中真实检测自身的文物鉴赏水平。文物鉴赏从表面来看属于个体活动,但是实际中却融汇现实且丰富的社会性及历史性内容,人们发表的见解具有主观性,但其中也寄寓强烈的客观性,因而诸多鉴赏家对于某个具体文物的鉴别可以达成共识,虽然可能有不同看法,但所提看法也是在共识标准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绝对的共识,相对的差异,因此文物鉴赏中强调“求同存异”。启功先生认为,文物鉴赏存在“模糊度”,这种说法是科学的。模糊思维具有丰富内涵,其机制同样多层次而且多方面,显著特点为鉴赏可以培养随机反应能力。文物鉴定时,我们可以通过零碎信息做出相对正确的推断,而在文物鉴赏中,形象思维则是主要特征,一般多数文物都不可能采用定量分析来对其定性,而只是于模糊思维中寻求相对准确明晰的结论。文物鉴赏可以帮助人们修身养性,净化人们精神世界,明代高濂曾经所作的《燕闲清赏》就是专门讨论文物鉴赏的文章,他将文物鉴赏视作一种养生之道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3 总结

六朝文物 千年陈迹,文物贮存并且携带着人们的智慧结晶,蕴含丰富的政治、文化、经济、科学与社会价值。本文主要通过描述文物的鉴定与鉴赏,表达出人们生活中文物鉴定的重要性。文物的鉴定与鉴赏过程中,我们应以正确态度与健全心态来欣赏、鉴别、利用和保护文物,,以帮助人们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保护历史,保证中华民族之魂与文明社会根基。


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看地方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探讨
书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探讨
英语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傲慢与偏见》译例鉴赏
Of Studies王佐良译文多维度鉴赏
浅析如何进行笔迹鉴定
浅析如何科学合理的保管文物档案
转型发展形势下“辽沈文物专题”课程改革探索
论新时期企业档案的鉴定工作
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诗词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探究
探究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衔接点
刍议培养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研究
学习乡土诗歌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