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移动文物普查看地方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
作者:吴丽花 字数:2971 点击:
摘 要:文物是历史的遗留物,是重要的国家宝藏。博物馆是文物重要的归属地,而藏品档案又是文物研究与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阐述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普查;博物馆;藏品档案
2012年10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启动,这是建国60多年来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我国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文化安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内容囊括了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实质上就是地方博物馆一次文物藏品档案制作整理完善的过程,通过普查可摸清可移动文物数量、类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条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活动,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 之规定,我们应当把握好现阶段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契机,加强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
1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重要性
馆藏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而藏品档案则是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 首先,它能为博物馆陈列宣传工作提供真实生动的素材,加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提升市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从而使文物藏品的宣传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它能为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查考的依据,为社会各有关部门开展多学科理论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第三,它能为藏品的保管、养护和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当文物损毁或消失时,文物档案就成为修复的关键;第四,它还可为藏品的安全管理提供备查证据资料。一旦文物藏品被盗或受损,就有据可查,从而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博物馆必须重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工作,让其发挥好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价值。
2 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地方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2.1 文物藏品档案不完善
随着这几年地方对文化事业的逐渐重视,许多地方博物馆应运而生,不论是国有博物还是民间博物馆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新建的博物馆在建成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和缺乏经验等原因往往存在无藏品档案或藏品档案不规范的问题。即使是老的博物馆也不乏此类问题,因很多博物馆以前都与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家机构的文物藏品档案和总账也都合并管理。两家单位分开后,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档案就有可能未及时进行移交或是在移交过程中损坏和丢失。还有多数博物馆为综合性博物馆,其文物藏品包含历史文物、动植物标本、民俗文物等各个方面。但建迁或新建后博物馆馆多为专业性博物馆,在增添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物的同时,专业相关度低的历史文物就未搬入新馆,这一进一出造成了文物的大量变动。因而这些博物馆虽然有旧的文物藏品档案,但是档案并不完善,亟待调整。
2.2 文物藏品档案信息更新不及时
文物藏品档案信息不仅是文物藏品的身份证,还是利用文物藏品、研究文物的纽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如今大多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档案都是以前遗留下来的,藏品档案的制作和规范都具有很浓的时代特征。比如,有些博物馆的藏品档案里还存在着斤、两、寸等计量单位。由于早期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欠缺,这些国内计量单位的运用在当时本无可厚非,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博物馆业已逐步与国际接轨,这些计量单位俨然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影响着文物的研究与利用。此外,当我们对文物的认识与研究方式不断发生改变时,文物自身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物理或是化学性质的改变。对文物藏品档案信息的及时更新既能帮助我们随时了解文物本身的情况变化,也更有利于文物今后的保护与利用。
2.3 文物藏品档案中的文物照片不规范
文物照片是直观认识文物的名片,它不仅能够记录文物的器形、纹饰、色彩等基本特征,而且还记录着文物当时的保存状况和完整程度。如上述所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文物也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物照片便是今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依据。而现阶段文物藏品卡大多已比较陈旧,并且在制作卡片时由于受先前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文物照片在拍摄过程中容易出现如曝光过度,背景复杂,对焦不准等许多问题。这些因素对文物照片的真实性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在博物馆迁建与新建过程中,文物照片原始胶卷极易丢失。这对文物照片重新冲洗影响更加严重,导致照片褪色或遗失而无法重新冲洗的窘境。
3 可移动文物普查对文物藏品档案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
3.1 借助文物普查开展文物藏品档案整理
可移动文物普查是一次大型的“家底调查”。它不仅是对系统外单位文物的一次摸底,更是对系统内文物一次整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普查的同时,根据《文物藏品档案规范》对原有的总账进行整理,对新征集的文物进行重新认定,把已认定的文物进行分类,编目、入账,并写明文物信息。把重号的文物进行编号纠正,并做好备注。一号多件的文物则可根据实际情况以×××—1、×××—2的格式进行编号细化,如0001—1、0001—2。对非文物但具有科研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器物,工作人员也要另行分类,将其编目和入账。对于那些既非文物又无科研、艺术价值的器物,倘若已收入总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注销。
3.2 借助文物普查开展文物信息更新纠正
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工作和文物藏品登记卡如出一辙。由于一些博物馆现在还沿用八、九十年代的文物卡牌,在此次普查中可以根据《馆藏文物登录规范》进行更新,对于原来的文物信息进行重新校对、核准,若发现错误应及时纠正。如对一些易氧化的器物,要对其基本数据进行重新测量。以铜钱为例,铜钱随着时间的推移钱币上的铜锈容易脱落,铜锈的脱落则容易造成文物尺寸和重量上的误差,也会对文物今后的保护与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在普查数据的采集过程中要与原有数据进行核对,有出入的应及时予以修正。
3.3 借助文物普查开展文物照片更新
文物照片是文物信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立体馆藏文物拍摄要求》中所强调的“主体突出、背景干净、影像清晰、影调丰富、质感明显”,原有老档案的照片已不符合如今馆藏文物照片的拍摄要求。现在拍摄硬件的基本要求(在其他灯光全关的库房内),以本人所在的庆元县普查办为例进行阐述——所用的工具包括:灯具金鹰600,相机机身佳能5D3,镜头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和佳能180mm,红外快门线,三脚架,橡皮泥。相机一般参数是曝光时间1—2秒之间,光圈16—20之间,iso100,色温根据不同器物在5000—5700之间。做文物藏品档案一般要求一件器物取三张照片进行冲洗,并粘贴到《文物藏品登记卡》上。
可移动文物普查不仅是一次全国性的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的调查摸底,还是一次文物藏品档案的更新建设,地方博物馆可以借助这次普查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文物藏品档案,建立编目,更新文物信息,从而使文物藏品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更合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