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温六凤 字数:3986  点击: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08-02

引言:语文课程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最多的就是语文教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都靠着语文来传承,同时,语文教师在传承文化的道路上也任重而道远。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人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教师要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课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所以,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几点做法: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诗,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有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有民俗、建筑、饮食文化;有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精神品质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蕴,探寻深刻的思想情感,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1.1 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读”是第一大法,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例如:《敕勒歌》一诗讲解中,我们形象地描述:阴山的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紧紧相连,看起来好似牧民们的毡帐。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涛,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时隐时现的牛羊。阴山是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雄伟辽阔的感觉。诗人的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牧民的家乡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中,牧草丰茂,牛羊成群,忽隐忽现,整个草原焕发着勃勃生机。所以我们说,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把想象中的景物画下来,才发现大草原如此美丽。通过描述这样的画面,再让学生闭眼想象,同学们都说好美的草原,学生诵读本诗的欲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并且很快就背诵出来了。小学期间多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不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而且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中促成人格的全面发展,增强爱国热情。

1.2 注重古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古诗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另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景语)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知道什么叫孤帆吗?(幻示孤帆)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通过一系列的品析后,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于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整理,必能发现古诗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学生积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体悟传统文化精神。

2.有效利用相关课文,积累知识、体悟传统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所以,语文课堂就应多点文化气息,尽可能给学生搭建积累知识、体悟传统文化精神的平台。

(1)从课题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的信息。例如:教学《清明节的由来》一课时,从课题质疑:你还想了解清明节的什么知识。教师顺势拓展有关清明节的相关资料: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再次感受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还让学生从中明白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2)从课文主人公人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在教学《刘三姐》一文,除了通过学习了解刘三姐用歌声和土豪劣绅作斗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之外,我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刘三姐的故事。学生们纷纷汇报到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刘三姐歌谣是流传于岭南一带的民间山歌、歌谣的总称。刘三姐歌谣是“歌仙”、“歌圣”的刘三姐和无数壮族民间歌手长期在壮族民间传歌培育形成的成熟的壮族民间音乐,主要形式之一它涵盖了聪明善良、勤劳好歌、乐观向上的壮族人民的特征,它是展示壮族几千年精神文化历史长卷的重要载体。

(3)从课文重点语句人手,体悟传统文华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不但能引导学生对全文理解透彻,体悟作者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更能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在教学《范仲淹的故事》一文中,抓住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千古佳句,让学生进一步挖掘了有关范仲淹的许多信息。首先让学生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接着让学生了解这句话对后人的影响。千百年来,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为官者或知识分子。例如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今天,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最后了解后人对范仲淹的纪念。1981年苏州市政府拨款修葺了几经废毁的建筑,并于1985年重塑范文正公彩色坐像,1989年又修建了刻有“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石牌楼,树立了一尊范仲淹铜像,成为本地和附近城市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3.课外实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我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和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例如,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名字的由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他们了解到每年六月仁化扶溪古夏和夏富村都有禾斋节,这天举行民俗文化活动,由村民组成的“禾斋节”名俗队伍,敲锣打鼓、吹响唢呐、舞布龙舞醒狮、做各种各样的糍粑、沿着禾斋节路线在田间巡逻祈福。我趁机和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扶溪古夏这个古老的节日从明朝就开始盛行,在明间已流传了数百年,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传统名民俗文化,感受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祈福盛事。最后,指导学生写作文,把自己的所看所闻所想都写下来,这样印象更加深刻。学生还通过周末了解到仁化石塘古村双峰寨的相关足迹。再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这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我要求学生以拍照的形式在班级微信群进行分享。此外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都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在课堂上交流共享。

4.结语

总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高效利用课堂,抓牢课外的延伸、拓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帮助学生丰富传统文化知识,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自己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钱雪兰.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4).

[2]论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黎良海.新课程学习(上).2012(01).


浅谈业主物权与物业管理的冲突与调适
浅谈浙南夹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应用
浅谈中国古代治安工作
浅谈抓好档案质量全面管理
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浅谈新时期医院档案安全管理
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
浅谈焊接应力及变形控制的研究
浅谈电气化铁路对通讯信号的影响与防护
浅谈大兴安岭野生蓝莓的人工培育技术
浅谈常见猪冠状病毒性疾病的诊断与控制
浅谈卫生医院技术人员档案信息管理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