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案例分析

作者:朱永鹏 字数:2372  点击:

摘要:我校参与的湖北省《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子课题,课题组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对运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例2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是课题组中心成员吴老师。我们之所以选择这节课,是因为20以内的加减法是整个四则运算的基础。我们在本次课中重点关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第一学段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优化算法。

关键词:新课标;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课堂写真;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071-01

【课堂写真】

1.课堂情境再现

老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条”时,有个学生大声说:“5条”。

师:你是怎么知道黑的有5条呢?

生:我是数黑色的金鱼,知道有5条。

师:(课件动态显示鱼缸中的金鱼)“请你数一数,黑的是不是5条?”

学生:不能数出有几条。

师:谁有好办法知道黑的有几条?

有一个学生手高高举起,老师让他说。

生:13-8=5条。

师:13-8为什么等于5呢?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

学生1:我是从8开始往数,数了5个是13,所以是5条。

师:真不错,你是用点数的方法计算的。

学生2:13条是一共的,8条是红色的,黑色就是5条。

(该学生没有讲出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只是说出了结果)

学生3:我是画竖线,先画8条,再画5条,就是13条。

师:如果我们不画竖线,可以怎样想呢?

学生4:想8加几等于13.

师:大家说一说,8加几是13?

生:8+5=13.

师: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请举手?(只有3个同学举手)

没有学生用破十法做,老师又补充讲了破十法。

2.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后测)

(1)从计算的角度看,抽查的10名学生中,正确的有10,正确率是100%。

(2)从学生计算的算理考察上看,想加算减的正确率是50%。

【教学反思】

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和后测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没有掌握“想加算减”这种口算方法,还是停留在数指头、画竖线等这些借助直观操作来口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2.1 授课教师的前测情况分析

从前测情况看,学生对十几减9的两种重点口算方法“想加算减”和“破十减”没有很好的掌握,甚至有的学生还不会计算十几减9。针对这个情况,课题组访问了一年级的两位数学教师。

2.2 与科任教师的交谈

课题组:十几减9已经学习完了,学生对“想加算减”和“破十减”这两种算法不熟练,这是什么原因?

老师A:这两种算法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老师教了这些方法,学生还是不懂,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没有重点训练这两种方法。

老师B:学生虽然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但是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就可以了。

从调查中,我们至少发现老师的运算教学存在两个问题:(1)老师只是提倡算法多样化,没有对算法优化。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什么要将算法优化成“想加算减”?因为这种算法比其它的算法优越,是学生今后笔算的基础。(2)教师对运算教学的认识有偏差。“只要学生会计算就可以了”这不是运算教学的目标。特级教师王林在《计算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小学数学教师》第五期)一文中,揭示了小学生学习数的运算有这些作用: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②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感悟数学思想。③有利于渗透唯物主义观念。④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的运算教学,决不能以“会算”为目标,要思考学生的终身发展。

3.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再调查

本次课中反映出学生对十几减9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得怎么样呢?于是课题组出了一组练习,随机抽查10名学生来做,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教参指出:在学期末,学生计算的速度每分钟8-10题),从调查中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不能做到脱口而出。

4.我们的结论

(1)本课结束时学生之所以还停留在点数、数指头、画竖线这些借助直观计算方法上,不接受快捷的“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是因为学生没有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没有原有的知识作支撑,他们很难想到减数与什么数想加得到被减数,只能借助直观来思考。由此可知,算法必须用原有的知识作支撑,计算方法背后的知识不落实好,这种方法再优越,学生也难以接受。“把握数学本质十了解学生二有效的课堂教学”,老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某个知识点的运算要放在整个数学运算体系中,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方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多种算法,引导学生“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以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态度,落实好每一部分的运算教学。

(2)在情景中学习算法、理解算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会算”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这样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算法和算理并重,体现了教师对新课标提出的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的全面落实。重算法轻算理,是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轻获取知识的过程;重算理轻算法是重过程性目标,轻知识技能的落实。这些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真正解决问题时,学生无从下手。算理的理解不是空洞的,模棱两可的,我们要将算理放在现实情境之中帮助学生理解。

(3)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要合理兼顾。

(4)重视算法的个性化和算法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相关推荐



论《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不实新闻产生的原因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红楼梦》中的礼仪分析
《走西口》对非物质文化的透视
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诚实考试,诚信做人》主题班会实录
“反腐”还需《政党法》
浅论绰号在《水浒传》中的修辞效果
歌剧选段《血里火里又还魂》演唱风格研究
《论北京卫视健康养生节目十年蝶变
浅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试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画面语言的修辞之美
英语小说的文体特征与《傲慢与偏见》译例鉴赏
《唐刺史考全编》增订
《广雅丛书》的成书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