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作者:林巧英 字数:3348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130-02

以教案作武器,改讲台为阵地,以不变应万变,一旦节外生枝,便及时拨乱反正,让教学顺着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着表演式的教学,这种“师教,学观”的填鸭教育,使学生的思维变呆,以至于产生学习倦怠,教师也感到事倍功半,有心无力。为此,作为核心素养熏陶下的教师,必须学会用一颗七窍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对课堂教学中那些“旁逸斜出”进行正确的指引、启发、拓展,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那么,当数学教学课堂中遭遇学生的“旁逸斜出”时,我们数学老师又该如何在这些不期然的意外之处造就精彩?

1.激发求知欲,必要时见风使舵

叶澜先生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就需要教师以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见风使舵,让学生成为主角,让课堂变成生生间相互探究,交流智慧的剧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绽放,课堂才会精彩

案例1六年级解决问题复习卷填空第10题:期中考试小红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分是94.5分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的平均分为94分,她英语考了()分。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弄清语数英三门总分与语数两门总分之差就是英语成绩,因此,应该分别算出语数英三门总分和语数两门总分各都是多少,再相减求英语成绩。于是,我讲解时用:94×3=282(分),94.5×2=189(分),282-189 =93(分)。完美解决,所以的学生应该都能理解。正当我兴致勃勃的准备下一题讲解时,突突然,班级的一位小男生说道:“老师,我不是这样做的,我认为不需要分别求出语数英和语数的总分。”我不禁暗暗窃喜,我的“旁逸斜出”来了!数学解题题寻求方法多样化,鼓励思维的多变性。于是我便让他阐述一下自己的想法:“94.5-94 =0.5(分),语数分别少了一个0.5分,0.5×2=1(分)一共少了1分分,94-1=93(分)这1分被英语拿去了。这时,我乘虚而人,把问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消化。不一会儿,不少学生都欣喜若狂的反应过来了,原来平均数问题中不一定要求出总数。多么巧妙的解法啊!这种变换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整个解答过程更简明。感受到学生们获取新方法后的欢喜劲,我深深地明白,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善于“见风使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就自能使得数学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知识底蕴。

2.提高反思能力,必要弄拙成巧

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由于其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犯错总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要有容错的“肚量”,耐心倾听,对学生的错误给以暗示性的引导提示,让学生明确解答方法的荒谬,使其在识错、思错、纠错中,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反思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数学知识才能掌握的更通透。

案例2六年级复习卷中的比较题:苏果超市和华联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卖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10.80元/瓶)。为了促销,两家超市打出优惠广告:苏果超市某某牌洗发液买三送。华联超市某某牌洗发液降价25%销售!妈妈打算购买12瓶这种品牌的洗发液,到哪家超市购买比较便宜?这题中学生在于处理买三送一的总价求法比较薄弱。看题,大部分学生受“三”的影响,解题过程即:12×3=4(组)4×10.80×3=129.6(元)。显然,这种解答是错误的,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买三送一是怎样的卖法的?这样一句话质疑引领,恰恰点到学生的困惑处。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或画一画活动中,学生得出买三送一是捆绑式销售以(3+1)为一组销售,支付3瓶价格。故正确解答策略应是12÷(3+1)=3(组)3×10.80×3=97.2(元)。

回顾课堂中学生出错、知错、思错、悟错的过程,我不禁感叹,原来错误也是可以生成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突破口,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感知认识冲突,并在自我反思中对自身已经产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再次思考与加工,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策略。这样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反思错误的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支持奇思妙想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空间。”学生的身上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能,作为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情境,把课堂让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在“数学王王国”中体验创新思维的乐趣。

案例3三年级下补充练习:()×()=()×()=()×()=1800。这样的一道开放题,适时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们便兴奋地纷纷举手,这时,我请了A同学作答:“3×600=30×60=300×6=1800”,同学们对于他的作答纷纷表示肯定,我顺势让他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根据据乘法口诀表中的三六十八。”的确是很巧的一种方法。

他的思维展示触动了班上其他同学的思维之弦,B学生马上补充道:“二九十八,所以也可以是2×900=20×90=200×9=1800”,当我还在为学生们“独具匠心”的解题过程深深地折服时。C学生又道:“30×60=15×120=5×360=1800”,真是让人惊艳的一个解答,我立马也让他为我们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学生们不拘一格的想法真是令人惊喜!这里学生的奇思妙想无不渗透着他们的创新思维。看来我们每一位老师善于为学生保留创造的空间,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便能为学生开辟一片创新求异的新天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拓展。

4.鼓励大胆猜想,给学生说话时间

哈尔莫斯说:“数学的创作绝不是单靠推论可以得到的,首先通常是一些模糊的猜测,揣摩着可能的推广,接着下了不十分有把握的结论。然后整理想法,直到看出事实的端倪,往往还要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将一切付诸逻辑式的证明。这过程并不是一蹴可几的,要经过许多失败、挫折,一再地猜测、揣摹,在试探中白花掉几个月的时间是常有的。”为学生保留“说话”的时间,尤其是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候,最初始学习的开端就是要大胆猜测它的规律或知识关系。课堂中老师要多次引导、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解题结果进行大胆猜想,以至于思考解题的策略是什么么。最终得到脑力的锻炼。

案例4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一一找次品做一做: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这道题的关键在于怎么一次性排除最多的干扰项,并在注意保证在这道题中的作用。

于是,让学生认真审题后,有学生就开始以生活常识猜想可能是14、9、4、3次等等,我挑了其中的14次的学生请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一边一个称,一次排除两个,称到最后面次就可以保证找出盐水。”他的说法一说出就得到大家的质疑,也可以两个两个、三个三个、四个四个称不是更快。这个质疑一出现,我立即激动不已,终于来了,顺势我就问道那你们认为他们的区别在于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们得到每一次尽可能排除最多的干扰项。

是啊!猜想后学生们就抓住题目的关键。正确的想法:“想法是第一步:先把两边各放4个称,有一边重;第二步:两边各放7个,排除7个;第三步:两边各放3个,排除4个,还剩3个;最后3个中拿2个各放一边就可以知道哪个是盐水。或者是把28瓶尽量等分成三份,(9910)→(334)→(22)→(11)。”

学生大胆的猜想,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是敲开数学之门的门铃,给予猜的时间,让学生随性猜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愿意学,愿愿意想,愿愿意动。呈现出“动”的课堂总之,不可预知的数学课堂上,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用心善待课堂中的每一个小插曲,做学生的“合作者”和“引路人”,让学生的“旁逸斜出”成为课堂生成中的靓丽风景线,便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家庭建档工作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浅谈风电场用美式箱变烧毁事故及原因分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