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孙让见 字数:2316 点击:
摘要:对于数学知识的研究,学生需要遵循数学的特点,通过不断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来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加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应用题的严谨性和内在逻辑性,最终帮助学生克服解决应用题的畏惧心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38-01
1.影响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因素
1.1 文字理解能力差
应用题是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日常生活和实际的事物。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已知条件和问题。解决间题的过程是理解标题中表达的含义,并对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排序。正确回答问题。但是,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成绩易受数学应用题陈述不一致、语法、句子结构以及多余信息的影响。例如学生在解决比较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为转换错误,在不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比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多。多余信息、增加一个额外的解题步骤、隐含条件都增加了小学生的解题困难。部分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地复述测试题的题意,更无法明确的获取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隐含条件。
1.2 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
分析问题能力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高错率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的思维缺乏逻辑,不能根据题意来明确解题思路,不会安排解题步骤。
2.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有效率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意识和习惯
审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该题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必须在知道题的条件下明白题中隐含的定量关系,然后利用他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它既属于数学学科中的高分题,同时也是必考题,对提高学生综合数学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应用题型的出题角度具体表现在面积体积、路程行程和生活消费方面,需要学生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判断解题的角度。因此,可以看出,良好的审题意识和习惯是确定学生是否可以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并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课堂中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它可以提高在应用问题中找到隐藏条件的能力。
2.2 扩展学生思维
一些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影响。思维越来越迟钝,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缺乏自我意识。解题思维得不到改善。总的来说,学生解题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学生没办法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方法。在解题时很难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维定式,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这道应用题:小明家养了18只母鸡,五月份下了450个鸡蛋,比四月份多下了36个,请问这两个月一共下了多少个鸡蛋?教师在讲解类似的数量应用题的时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并且理清这些关系。题目最后间的是两个月一共下了多少个鸡蛋?因此学生应该知道四月和五月各下了多少个鸡蛋,其中在已知条件中已经知道五月份下了450个鸡蛋,并且五月份是比四月份多36个,由此可以列出算式:450-36,得出四月份下了414个鸡蛋。然后再将两个月的鸡蛋数量相加,列出算式:414+450,从而得出两个月一共下了864个鸡蛋。该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思考过程,从已经条件中求出未知,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3 使用数形结合的多媒体展示方式解决数学应用题
数形结合是一种相对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图形通过板书或者是投影仪向学生们展现出来。然而,在现代多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探讨多渠道的展示自己准备的数学图形,而不是仅限于课堂上,它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热门的社交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形的结合被用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图形,它结合了数字和图形,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首先,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条件。它可以帮助学生探索和总结数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数字形的结合,可以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问题。我们知道有些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更快地学会并使用知识。有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使用数形结合法,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应用一些合理的教学方法去教授学生,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形成一些数学知识结构,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其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2.4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原则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易环节,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过程,都与数学知识的使用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课堂的方式,增强了知识的熟悉度和亲密度,减弱了学生的排斥心理。具体来说,当教师引入例题时,可以整合一些生活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的提供。同时,学生在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时,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
3.结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小学数学应用教学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基础,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应用问题的训练,让他们从中找到解题的思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扩展。并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