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学硬笔书法教学
作者:陶经春 字数:2218 点击:
摘要:自从推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入到美术教育改革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硬笔书法来说它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硬笔书法教学不等同于写字教学,它主要让学生了解各种书体的书法,使学生对某一种书体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深入地从笔法、结构、章法等诸多方面去研究它,最后使自己的书法水平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显示自己独特个性的境界,让其通过硬笔,把书法的艺术洒脱跃然在纸上。我认为小学硬笔书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
关键词:小学;硬笔书法;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39-01
1.激发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爱因斯坦也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引导和激发学习硬笔书法的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两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续、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平时练习硬笔书法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逸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另外,课堂上应及时点评,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书劲头。
2.取法经典,提高书法艺术水准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古人虽对毛笔书法而言,但对于硬笔书法甚是有效。当前,有许多学生学习硬笔书法路子不对,他们专找当代硬笔书法家的字帖临写,学习硬笔书法,其实应该向传统的毛笔书法学习,学习传统的毛笔书法碑帖,向经典碑帖学习。楷书可以临写欧、颜、柳、赵四大家的;魏碑有《张猛龙》等;行书可以临写二王、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书帖手札。上面这些碑帖及书法大家,就是我们取法的对象,就是经典。
3.专攻一家,可以触类旁通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比如,通过长期对《张迁碑》的临拟之后,只能写出具有《张迁碑》气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写出《石门颂》《曹全碑》《华山碑》等风格迥异的隶字来。所以初学阶段,必须一心一意地学好一家,要把一本碑帖练得滚瓜烂熟,心手双畅,再去临习其他字帖,丰富感觉,丰富技法,丰富作品内涵。
4.以慢胜快,是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4.1 书写速度一定要慢,书法讲究线条质量
很多同学写字,认为快就是写得好,写得流畅;可不知,线条弱、粗糙是书法作品之大忌。硬笔书法里,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线条,它是中国书法的基本造型因素。书法中的线条与一般几何学意义上的线条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从客体自然中抽象出来的节奏化了的有生命的意象,又是书法家内心情感活动的轨迹,运动是最根本的特征。所以在练习书法时,求慢的过程,既是对字的大小、疏密、收放的思考,也是对节奏感、整体感的把控。线条的质量决定作品水平的高低,只有写的慢,才能把动作做到位。
4.2 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也是慢的体现
学习书法是一个有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学生在攻破基本笔画、结构之后,下一个间题就是让学生完全接触碑帖了,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的临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讲一讲碑帖里面的整体感、书法节奏以及如何创作书法作品等知识。如《张迁碑》里面的字,有的字奇,有的字正,有的疏,有的密,有的开张,有的紧凑,有的大,有的小等,学生通过不断地临习,寻找字与字之间对比关系,慢慢就有了一些节奏感。
5.学会创作,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要让学生学会创作,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章法,古代书法名家对章法作过研究,从不同角度作过论述,教师要一一给予点明,并且在章法的指导中穿插硬笔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应给予大力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个人展览、学生联展或书法现场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区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的书法展。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习书法的热情,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进行教学,如邀请专家进行书法讲座,现场笔会等,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求知欲将更深。这样,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喜欢创作,在创作中提高硬笔书法水平。我校这些年来一直重视学生的书法教学,尤其是硬笔书法,在专职书法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硬笔书法者,他们在省、市及全国学生书法大赛中频频获奖。
硬笔书法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努力践行新课标、不断创新求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好校园书法热,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冬龄《书法篆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2]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荣宝斋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