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喀什格尔女郎的情感表达和技巧处理

作者:旷正平 字数:4825  点击:

摘要:随着我国声乐事业的逐步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频繁增多,艺术歌曲越来越受到文艺界的关注,艺术歌曲作为我国音乐文化的艺术瑰宝瑰宝,在声乐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和艺术处理对于歌曲的演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喀什格尔女郎》便是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艺术歌曲,更具有代表性。而本文将以一个声乐演唱者的角度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于艺术歌曲《喀什格尔女朗》的情感表达和技巧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喀什格尔女郎》;情感表达;技巧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294-02

1.《喀什格尔女郎》艺术风格和特征

《喀什格尔女郎》是一首描绘爱情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1.1 《喀什格尔女郎》旋律特征

受地域文化影响,新疆民歌通常采用中国、欧洲和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东疆、北疆地区民歌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较多,一般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较为常见。如《一杯美酒》南疆地区的民歌则以波斯一阿拉伯音乐体系为主,以七声音阶及变体为主。维吾尔族民歌旋律的特点表现在其音阶形式、调式、节奏节拍、旋法几个方面。从音阶形式来看,《喀什格尔女郎》的旋律采取的是七声音阶及变体的运用,这种音阶形式多用子南疆地区。从调式来看,《喀什格尔女郎》为七声和声小调,采用欧洲音乐体系,如新疆民歌《思恋》也有这样的特点)而维族民歌调式较多的借鉴欧洲音乐体系且常以小调为主,《喀什格尔女郎》的调式布局正好可以看出这一特点。从旋法来看,维族民歌旋律的线条多呈锯齿型,曲调进行曲折、婉转,极富有装饰性。《喀什格尔女郎》在旋律中较多使用高音,线条走向恰好继承了维族本民族旋法写作特点,旋律曲折,细腻温婉,好似作者用极度柔美的声音有感情地讲述他在喀什格尔上遇到美丽女子的动人瞬间。从听觉角度来讲,旋律也富有新疆民歌旋律所特有的西域色彩。

1.2 音乐创作特征

《喀什格尔女郎》的作者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提及这首歌曲的创作动机来自于一次美丽的遇见,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在喀什格尔街上,作者偶遇一名面戴纱巾的神秘女子,一瞬间惊艳的感觉带给作者无比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旋律写作上,连续性的音阶递进,旋律走向由下往上,给人一种展开叙事的感觉,仿佛作者用温柔的声音在向听众诉说这个动人故事。另一方面,整首作品旋律的创作采用欧洲音乐体系,并且旋律线条走向与新疆维吾尔族地方语言音调相似,使听众一听便可分辨出其风格特征以及所特指的地域文化。在节奏节拍的写作方面,由干维吾尔族语言一般都是重音落在后面,导致维吾尔民歌多切分节奏或者从弱拍起晒的现象,形成了维吾尔族民歌特有的节奏型《喀什格尔女郎》中便可看出这一特点。这首歌曲不论旋律曲调、节奏节拍或是歌词的编创,都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地方的韵味。

1.3 调式调性特征

《喀什格尔女郎》是由两段体写作而成,为七声和声小调.旋律曲调具有方整性和对仗性特点。调式层次分明,旋律线条呈波浪形趋势,通过五度大跳从平叙部分进入曲调的高潮,旋律不停向上级进、伴随甩音,进入高音区再逐渐转人低音区结束。独具柔情的和声小调色彩在体现新疆民歌旋律风格的同时,也将描绘爱情的美好画面通过调式特点细腻的刻画出来。

2.《喀什格尔女郎》的情感表达

每一部民族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定向,“以情带声”、“以声唱情”“声情并茂”才能使音乐作品富有活力。白居易曾在其诗中云“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说明了从古至今,人们始终将歌唱情感作为主导,视为声乐演唱中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声乐类型的。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原则便是要遵循歌唱情感,歌者在演唱作品时,要深刻的把握作品的情感,通过贴切的体态动律、眼神和情感情绪来带动声音对歌曲进行表现处理。对歌曲情感的曲解只会导致作品失去原有的内涵,正如《乐府传声》中记载:“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调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

演唱中要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也就是在演唱中,作品的思想内涵使演唱者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积极的演唱欲望,使自己的发声机体处于兴奋的状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带动自己的发声,并且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运用呼吸、共鸣、音色、强弱、快慢等来表达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才能使作品的内涵与演唱的表现达到完美的统一与融合。在演唱艺术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也正符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如果把音乐表演缩成仅仅是技术而没有表现的话,无论技术多么完美,这样的歌唱也总是冷漠而没有灵感的;还应当补充一句:如果歌唱时没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的话,甚至连技术的完美也是不可能的。”

《喀什噶尔女郎》歌词的创作是根据新疆地域文化而展开写作的,如“喀什噶尔”“百灵”“雪莲”“眉毛弯弯”“琴弦”等有象征性词,代表了新疆本土风格。其次,歌词具有音乐性特征。这里的音乐性主要指歌词的创作要讲究韵律节奏、朗朗上口。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不难发现,每句歌词末尾字都押ang韵,如“望”“荡”“上”,朗诵起来韵味感十足。最后,歌词具有情感性特征。《喀什格尔女郎》的歌词中运用大量比、兴手法使情感变的更加贴切,简洁优美的语言将人的心思和情感表现的淋滴尽致。爱情是朦胧微妙的,当词中主人街头偶遇心动女生,想要热情表达爱意的同时,却又怕太过的热情打破了这份淡淡的美,故而又表现出“只可远观而不敢亵玩焉”的心境,眼睛对她“悄悄凝望”,心在为她“轻轻飘荡”,“不敢”问她要去哪儿,默默地沉醉在爱河里。也就是这些平实而贴切的歌词将主人内心的情感描绘的十分细致。歌唱是音乐旋律的二度的创作,歌者只有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才可使二度创作在原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富感染力。

3.《喀什格尔女郎》演唱的技巧处理

《喀什格尔女郎》是由两段体写作而成,为七声和声小调.旋律曲调具有方整性和对仗性特点。调式层次分明,旋律线条呈波浪形趋势,通过五度大跳从平叙部分进入曲调的高潮,旋律不停向上级进、伴随甩音,进入高音区再逐渐转人低音区结束。独具柔情的和声小调色彩在体现新疆民歌旋律风格的同时,也将描绘爱情的美好画面通过调式特点细腻的刻画出来。

作为一名歌曲的表达者,与笔者认为必须用心用情去理解和领会歌词的内涵,分析歌曲的旋律与作词者当时的心境,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艺术的再度创作。《喀什格尔女郎》是一首抒情男高音的作品。其节奏明快流畅,具有典型新疆风格。新疆民歌的风格题材,可以分为爱情和劳动,历史,生活习俗歌等,爱情元素是新疆民歌一种最主要的风格,正如声乐作品《喀什格尔女郎》歌词中写道:“有双眼睛对你悄悄凝望,有颗心在为你轻轻跳荡,不知你来自哪条河上,不敢问你要去什么地方”笔者认为在没有旋律的情况下,单单诵上几句歌词也觉得很美了,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用一些美丽的诗词歌赋来赞美自己心仪的女孩,作词者把男方想追求女方当时的羞涩的心情用简单明了的词语来概括,更加的使歌词融入到意境之中,让读者体会到这就是在恋爱之中,很有意味,歌曲的旋律是一首歌的精髓,是否能让大众喜爱这首歌,主要是取决于这首歌的旋律。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能把人们的感情与思想变化都能体现出来,就像这句话一样“音乐是反应人类现实生活感情的一种艺术”,艺术的最主要特点就在于此。演唱者在刚刚接触这首作品时,会通过对旋律,节奏,演唱风格全面分析和把握确定以什么样的心境来表达一首歌。,歌曲《喀什格尔女郎》调式惯用的维吾尔族的和声小调风格,作品使用2/4拍子,使音乐从整体上,就体现出抒情,而又奔放的性格。而大量的附点节奏和富有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节奏和旋律,使得音乐更具有含蓄、均匀、流畅之美

整首作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由A(A1、A2、A3),B两段构成的单二部曲式。A段主要运用了是级进,结合了三度小跳。A段的音区比较高,音乐含蓄、舒展、飘逸,B段则是先扬后抑,峰回路转,开始的音区较高,情绪饱满,继而旋律走低,情感则趋于内敛,音乐结尾的部分则由八度、四度的大跳进行情绪补充,使歌曲更加有激情,使得音乐在含蓄飘逸中更具大气磅礴。单二部曲式的《喀什格尔女郎》,A、B两端都为富有新疆维吾尔族特色的g和声小调调式,整体的音乐色彩较为柔和,但却不乏气势磅礴的气质,结尾出现八度、四度等大跳,使得音乐再含蓄浪漫的大气、激情氛围中结束。音乐主题中,附点的节奏贯穿全曲,体现出明显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将重拍子设为空拍,再配合上热情的中速,这种旋律不仅吸引听众的听觉更能将歌曲的民族风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体现的十分到位。

《喀什格尔女郎》这首作品,是男高音独唱作品。从“声音”角度来看,美丽动听的声音才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演唱这首声乐作品,要求声音明亮甜美,委婉柔和,气息轻吸轻放,以叙说的方式来演绎。对于这首作品的各个部分,歌唱的技巧均有所不同。如在唱到“有双眼睛对你悄悄凝望,有颗心在对你轻轻飘荡,这时候需要歌者控制好气息,轻吸轻吐,用较柔和的声音将主人腼腆的情绪表现出来。当然,声乐艺术在发展,对声音的要求不一定刻板的照以上所说,我国目前有许多演唱家将民歌传统唱法结合西洋唱法进行再度创造,使民歌声音更加动听,如青年歌唱家迪里拜尔曾在维族歌曲的演唱中融入美声唱腔。这首歌曲演唱的又一特点是它的“情感”“神情气质”处理,演唱中歌者通过移情于作者的心境,带着对B客什噶尔女郎的深切迷恋,将情寓于歌曲,然后通过模仿新疆人民独有的微妙神情、气质、动作体态以及舞台造型演绎全曲,使这首音乐作品显得更加形象。维吾尔族人民有自己的地方语言,那么“唱字”“唱词”“韵味”是这首歌曲不可少的演唱特点。在通用的普通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分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且我们的发音位置稍微偏高。对以往演唱一些汉族民歌的作品,我们要求字正腔圆,字词咬清楚且要遵循汉语发音语调。但维族人民语言发音位置偏低,他们的语调特点多为平调,在末尾处声调上扬,演唱这首歌时,一方面要求字正腔圈圆,咬字要清楚以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维吾尔族语言音调韵味特点,比如歌曲前平叙的部分,我们将声音位置放低,字咬清楚,嘴巴略小,音调平平的演唱,而到中部的甩腔,稍开口腔,声音位置上杨,体现出维族人民语调风格。

4.结论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世界艺术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有其独有的背景文化和演唱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风格不尽相同,民族声作品正是植根这样的背景土壤,形成了极具地方代表性的演唱风格。把握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点,才能够真正理解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多彩的艺术形式被衍生出来,作为国度的文明印章,不同程度的向世人展示着中华多元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根据本土的语言发音特点和审美需求,以传统的民间唱法与戏曲腔法作为基础,博西洋唱腔之长,去粗取精,结合时代背景,历经岁月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独具地方文化底蕴的综合演唱艺术形式。“声”“情”“唱”“韵”“神”的演唱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艺术文化史上的一颗东方明珠,越来越受世人所瞩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有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进行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其本质特点,才将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何晓兵著,《音乐作品赏析教程》[J],中国民歌,2008(2).

[2]安志刚著,《浅谈中国民族声乐》[J],大众文艺,2011(7).

[3]柴玲著,《从民族唱法看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J],音乐生活,2009(9).

[4]乔鹏燕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J],华章,2011(8).

[5]俞箐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声乐教学方法刍议》[J],华章,2011(2).

[6]小中著,《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审美特点》[J],民族音乐,2013(6).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家庭建档工作
浅谈风电场用美式箱变烧毁事故及原因分析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政治思想工作
浅谈传统村落档案的利用开发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