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留意点滴,收获意外

作者:黄明星 字数:3844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282-02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昊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骄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作者在尽情描绘“奇山”后,来了句经典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意思是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联系作者生平简历和写作背景,我们知道这里还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在我看来,这篇山水小品之所以能“永芳”,不仅在于和谐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更在于这一能显现作者高洁志趣的点睛之笔。让学生体会此文写法并不难,无非是写“所见所闻所感”罢了,无非是视听结合、虚实相生的灵动罢了,但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如何生发“所感”就有点难了。课上我引导学生想像作者所描摹的“奇山”胜景,看看屏幕上类似“氧吧”的自然风光,再想想学过的经典的山水小品文以及作者志趣,还回顾吴均的生平简历和此文的写作背景,学生似乎才领会作者那时那地那样的感叹。

关于如何生发“所感”,有个学生的解释很通俗:“老师,这叫注意力转移吧?就好比我们小时候,正哭着,奶奶拿了糖果来,就不哭了;又好比,考试考得不好,心情正糟糕,忽然班主任说下午带我们去春游,我也就转忧为喜了。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奇山异水,注意力也就转移到山水上,不再想功名利禄、高官厚禄了。”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又觉得他理解得太实,一下子我自己也找不准纽儿,只说“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解释很通俗”,就过去了。

也有几个理解得透、且表达很雅致的。把他们的发言整合一下,大致是这样的:置身幽峰深谷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杂念“烟消云散”,心灵刹那清空,这山这谷真的有使“尘心病眼两醒然”之功效,真的能让人轻唱“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我对他们分别给予了赞赏。

为了得到大多数的认同,我让同学们涵咏朗读、概括主题。巡回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主题概括中都有“流露出作者高洁志趣”之类的话。

应该说,至此学生对文意已把握得差不多了吧?可我忽生意念,于是有了下文。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高洁志趣是怎样的?大家联系本文也可以联系你学过的知识思考,注意表达要完整。

生1;淡泊名利,鄙弃名利,寄情山水,忘情山水,与自然合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生2:有陶渊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品性。

生3:像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样知足。

生4:像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那样的生活。

生5:有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度。

生6: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醒悟与超脱。

生7:像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潇洒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我很高兴同学们能把学过见过的古诗名句用上来,而且表达得很顺畅。看样子,同学们对古代文人雅士、古代优秀文化很钟情的。可就在我点头称赞时——

生8: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高洁志趣都该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争,退避山林、享受自然吗?果真这样,人人如此,代代如此,社会怎会进步发展?历史上除了这些文人,还有许多文臣武将,为保家卫国,为政治改革奉献生命的,他们也留下了千古名句,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还有现代的,毛泽东“数风流入物,还看今朝”,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不都表现了高洁志趣么?

真是半路上杀出了程咬金,不容我和同学们思考,她一阵连珠炮,把大家炸蒙了。她是我们班辩论能手,很少有输给对方的,师生都不敢小瞧她的。我一下子也裁判不来,可同学们正眼巴巴的等我发话呢。

大家要不要再听一遍她的想法?再听一遍!边听边思考,然后由你们来评评她所说的。我终于把“险球”踢给我的对象了,也以此赢得自己的思考时间。但我清楚,即使我理顺了头绪,能高屋建瓴地评论,对于这节课也很有节外生枝之嫌,更何况还在启发学生活动呢,这不意味着在这里还要纠缠更长的时间吗?当务之急,还是让我自己“代疱”,用简短的几句话结束这场“纠纷”吧。

同学们,前面七位同学所说的“高洁志趣”与后面一位所说的并不矛盾。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文人雅士,大都生活在压抑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社会,例如本文作者就曾遭到过焚书免职处分,还有苏轼、欧阳修、韩愈等人都几经贬谪。尽管古代选拔人才有科举制度,好像很严格,但古代官场是不公平不干净的,尔虞我诈,媚上欺下,见风使舵,机关算尽,成语“指鹿为马”说的故事大家熟悉吧?不知道的现在就查查成语词典。在那样拥挤不堪的仕途中,有才有德有志有识之士往往遭到排挤,活得很累甚至很危险,有的干脆像李白和陶渊明那样,退隐官场,在山水和诗文中娱情遣性,或者说让大自然涤荡身心。这些人相对于那些一心攀高、不惜人格、草菅人命之徒,是不是高尚多了,洁净多了?也就是说,大家依据语文课本在心中树立起的高洁志趣,是有时代色彩的,但用在今天也并非是教人“远离纷争,退避山林”。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大舞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本领,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受益。你们是祖国的未来,现在好好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将来好好释放,在工作中快乐合作和竞争,力争活出自己的特色活着让更多人更好地活,就像生8所说的革命志士,为了更多人的幸福,各有鸿鹊之志。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理解了吧?前面七位所说的高洁志趣和后面一位所说的并不矛盾,和你们今天乃至将来的志趣都不矛盾,人的“高洁志趣”都会带上时代色彩的。不同时代的高洁志趣是异曲同工的。大家既要理解,也要学习古人今人的高洁风格,将来出身社会,营造更加文明的社会图景!

我殚精竭虑一个劲儿地说了这么多,算是说“好“了,颇有点沾沾自喜,耳畔却响起下课的铃声,而部分学生仍然睁着大眼睛。走下堂来,冷却情绪,半是欣慰,半是失落——欣慰的是,我的一闪念竟然生成了意想不到的果子;失落的是,为赶时间,最困难的攀摘活动却没有放手给学生,没有延续生8创造的高潮和精彩钿

究竟该怎样来处理这节课中“节外生枝”的问题呢?教学之余,我把“问题课堂”交给年轻老师,很受他们的欢迎,他们大胆评点,各抒己见,我因此又有了新的收获。

陈晓芬(潜山四中)

这是一个互动的课堂,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被有水平的学生给难住,毫不意外,堂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应该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而不能简单粗暴地把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处理: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引导他们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人的追求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不同时代的人的高洁志趣是不一样的。然后还可以讨论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的高洁志趣是什么?让学生踊跃发言,不能为了节省课时而掐断刚刚破土的芽儿。

即使多花一节课,我认为是值得的。阅读体会不局限于文本,通过文本,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会,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学生的收获。

程晶(潜山三中)

这是一节充满温度的雅致型语文课。老师给了学生充分表达,充分展示的空间。而学生灵动的语言,活跃的思维,在让课堂充盈着诗词韵律雅致之美的同时,也充分展示着黄老师平时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启迪,善于倾听的教学态度。语文课原汁原味,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与文本的交流,让课堂充满着温暖的人文力量!

这还是一节态度真诚的探讨型语文课。我一向认为,一节让老师幸福的语文课,莫过于能听到你所想象不到的声音,那声音坚定而有力,见证着一个孩子的思想独立和意识成长。在这节课里,生8的声音是最值得老师欣慰的。而此时,老师要做什么?放下所谓的“课堂权威”,这一刻,你的课堂听他的。黄老师认为的“节外生枝“和“挫折”,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语文教学反思探讨的可敬态度。其实,哪怕是在一个小问题上学生青出于蓝都是老师的幸福,老师认为的“挫败”,正证明着学生的成功。

很是可惜,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老师显得有些急促。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充分倾听更多学生的想法,匆匆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许是被时间束缚,被教科书束缚,这同样束缚着很多老师。但想想,也许,让学生真正难忘的课,反而是那些让他能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自己的观点去挑战权威,获得成功的课吧!一堂课,无需面面俱到,有时,一个点的突破就是成功!

对于高洁志趣的探讨,也许综合两种意见,引导学生概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许完整简练而印象更为深刻些吧。

参与讨论本节课的不止以上两位,但仅仅有上面两位的评议,我就感到后生的可畏可爱。面对教学艺术,他们在长者面前,也无需掩饰自己的观点,老老实实,直陈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交流,因此我倍感激动,将他们的评点整理辑录,又他们所持的观点,很科学很实际,彰显了年轻一代的教学风格及好学精神,我更是振奋。总之,老朽一闪念,收获太多,既收获了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又收获了年轻同行的教学理念和精神,还收获了来自自己的思考和提升,真是“喜出望外“!


班级管理的点滴思考
小种植 大收获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练习设计之点滴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感悟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