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贯穿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大。从每次各年级的数学考题来看,光专门的计算题就占了40分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题型中隐含的计算成分,其分值就在60分到70分之间,所以,培养小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乃至其他理科的前提。
  关键词:数学;教学;点滴
  一、 抓好计算基本功
  (一)抓好基础计算
  基础计算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些计算教学构成了小学一二级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刚入学的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将抽象的数学算式变为直观的操作来理解算理。在計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或课件演示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例如计算8+6时,可以将6根小棒分成2根和4根,先将2根与8根加在一起捆成一捆,即一个10,再将10根与4根合起来就是14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就是8+6=14,与此同时学生明白了“凑十法”;在计算16-9时,组织学生将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先用10-9=1,再把1根与6根合起来得7根,随之也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16-9=7,破十法在理解了算理之后很自然就掌握了。计算表内乘、除法也是在学生动手操作或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变直观为抽象而让学生掌握的;如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84÷4时,让学生先将8捆(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2捆(20根),再将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1根,再将2捆即20根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每份的21根小棒,最后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这样的基础计算学生亲身经历了操作和抽象成美观而简洁的竖式的过程,算理明确,思路清楚,再进行适量的练习,就会达到既快又准的计算效果。
  (二)抓好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口算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做到又快又准,它是需要天天练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学生理解口算算理的基础上,确保多做多练,熟能生巧,不在每天练的多,而在天天都坚持,内容可以是最近几天的学习内容,对于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穿插最基本的计算,对于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加一些巧算,做到循序渐进。一二年级可以每天完成5道口算,三四年级可以完成10道,五六年级可以完成15道。根据实际完成的难易程度,速度慢的可以多练几遍,并且记录每一次所用的时间和错题,做完后马上反思自己的计算得失,分析错误原因,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对既准又快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口算切记死记硬背,在不违背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算式往往有不同的算法,例如在计算23×3时学生既可以先算20×3=60,再算3×3=9,最后算60+9=69,也可以先算3×3=9,再算20×3=60,最后算60+9=69,只要算理正确无论先算什么都可以。
  二、 注重计算教学时的独立思考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不会思考的数学学习是机械无用的。计算教学也同样要放手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
  教师要选好思考的载体,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切记灌输机械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死搬硬套,那样的计算是无意义的。如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和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练习题:“小明每天早上 6:30 起床,他晚上 10:30 睡觉,问小明每天的睡眠时间多长?”,学生拿到题目就会利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计算如下:早上 6:30 就是24时计时法的6:30,晚上10:30就是24时计时法22:30,所以利用22:30-6:30=16(时),如果不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就感觉自己很好地完成了题目,见状我对他们的结果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疑问,并故意追问:“你每天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睡眠几个小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喊起来,有的说自己睡眠9个小时,有的是8个多小时,还有的10个多小时,有个别同学睡6个多小时,此时我继续追问:“和你们比起来,小明可以评上‘睡觉大王’了”。“小明也太能睡了吧!”,有的感叹,有的大笑。突然有一名同学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对吧,,小明竟然睡了16个小时,而且他白天也在睡觉,他每天只有8个小时没有睡觉。”同学们也都安静下来,趁机让他们独立思考:小明真的睡了16个小时吗?于是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恍然大悟,原来这个16小时是小明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任何活动时间,他的睡觉时间应该分两天来计算,利用第一天的结束时间24时减去开始时间22时30分得1时30分,再加上第二天的6时30分得8小时,也可以利用一天24时减去小明活动的16小时得8小时。通过这样启发、质疑等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独立思考,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错误,不但记忆深刻,还避免了类似计算的再次出错。
  独立思考的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法则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如:2/7×3的意义是什么?2/7×3转化成2/7+2/7+2/7后怎样计算?根据是什么?当得到2/7×3=(2×3)/7后,将等式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结果比较,想一想,分数乘整数应怎样计算?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掌握计算法则,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书写习惯培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也许有的数学老师认为书写习惯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教学关系不大,其实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影响计算准确与否的因素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
  1. 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规范书写


谈如何提高小学低阶段后进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与智力开发
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灵活运用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
语境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谈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
云计算时代的企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
谈小学英语游戏激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