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解决策略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此种现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变,将会影响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转变传统“唯分数论”的教育思想和“填鸭式”教育模式,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魅力和重要性。文章将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的现状和其采取的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73-05
一、 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提出,诸多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现状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在教学期间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多种途径入手,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育资源,以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需要为立足点,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创新学科教学途径,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在此期间,教师所获得的效果极为显著,教育水平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明显提升。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
小學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十分自觉且稳定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因为遇到多样化的学习问题或者挫折而轻易地产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放弃心理;再加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也不利于学生发挥积极性与自主性。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尊重,对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地持续下去,则会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全盘围绕教科书进行讲解,并且没有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明确地划分,只是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没有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学生所做的练习题较少,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学习经验积累较少,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二)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加入创新性的元素,还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思维的羁绊,课堂气氛刻板单调。在此种枯燥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单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自由思考,就会影响到最终教学效果的优化,也会让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预期不相符合。再加上数学教师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有的教师致力于研究教学大纲,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从整体来看,不利于提高课堂质量。如果不去改善这种情况,那么将会对后续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效课堂的构建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还会导致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三、 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想方设法解决课堂教学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创设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得到很好地改善,进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助于为实现最终教学目标提供强大驱动力。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率,并发现学习期间所存在的知识漏洞与自身的上升空间,进而形成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在巩固学习基本功的同时,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运用趣味教学法
想要学好数学,具备学习的兴趣很重要。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非常感兴趣,那么才能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参与,学习到知识,获得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学生年龄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同样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时刻树立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制作一些辅助教学的卡片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回课堂当中。小学生的特点是爱玩和好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开展游戏以及知识竞赛等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关注力集中到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以竞赛或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与班级的同学更好地相处,交到更多朋友。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提前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可以通过把算式写在黑板上的方式,规定几分钟之内快速答出答案进行小组比拼。另外,还可以进行快问快答的小游戏,实行小组加分制,将题目写在黑板上,各小组成员举手回答问题,举手迅速并且回答正确的将会为小组加分,最终累计最高得分的小组获胜。在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可以避免学生的思路跑偏,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题目上。更重要的是,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获得更强的荣誉感。在比拼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注意向学生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获得友谊。
(二)教学结合实践活动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其对学生的生活实践也有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感受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深刻地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及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知识在生活当中进行运用,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另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知识点留在课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观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得出解题的答案。小学阶段,如果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那么就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当中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