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中小学校对每一门学科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核心素养”一词也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与热议。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有不同。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牢固掌握小学语文知识,既能为写作、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更好地学习其他课程,例如对数学题目的解读、对英语作文题目的分析等。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方法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54-04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存在小学生不需要学习太多的知识,只需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读”与“背”的思想误区,因而很少涉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应该提上日程。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暂且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地指导学生积累知識、夯实基础,提升语文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会在语文学习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豪感。这也意味着语文教学不只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更是一种综合素质与民族意识的体现。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语文是对文字的灵活运用,可见语文的学习对人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但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部分教师不重视小学生的知识理论教育,对学生疏于教导;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消化;教师对学生进行“保姆式”教学,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拦路虎”。
(一)教师疏于引导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多地需要老师的引导。俗语说,老师就是学生人生中的灯塔,为学生指明方向,学生才能继续前进。而小学生普遍存在自制力不足、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法难以掌握等问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应该多加引导。
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于疏忽。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喜欢采用“喧闹”的方式:教室课堂“喧闹”、学生交流“喧闹”、课堂教学“喧闹”等。部分老师认为课堂就是应该热热闹闹的,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不断互动;而不热闹的课堂学生之间的交流少,缺乏效果。这些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反而让学生在“喧闹”的环境中,难以静下心来潜心学习;而且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书本的知识讲解甚少,学生对课本的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这就导致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未来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教材厅函〔2019〕3号)中规定:“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各学科使用《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排版,知识的难度系数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教材里面有些内容并不是完全与生活贴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以理解或者难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述的是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天里卖火柴,但是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她三次点亮火柴,在最后一次的点亮中看到了奶奶。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是:小女孩很可怜,她很爱她的奶奶。但作者实际想要表达的却是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潦倒,也表达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但小学生的阅历不足,很难感同身受作者的情感,也难以理解作者的用意。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方面,依然要多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学生阅读能力薄弱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有些老师害怕学生对教材理解不通透,就将教材中的每一段内容抽丝剥茧,细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学生借助老师直接整理的内容也许能够快速了解文章,但若将一篇什么都没有划分的文章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大都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因此,当学生习惯于老师的细致划分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也变得薄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也会减弱;而老师将会疲于教学,成就感较低,这将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也有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将老师上课讲解的文章理解透彻就可以了,自己不需要再学习课外知识了。但是课本容量有限,仅仅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微薄;而且对课本翻来覆去地学习,也会使学生变得厌倦学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升,就难以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学起来也更加吃力,从而产生畏难心理,逃避学习。但是,如果老师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将有巨大的帮助,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孩子语文整体素养培养和对文字的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的掌握是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石,是他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手段。开展语文教学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表现为:第一,语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第二,语文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事物;第三,语文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论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