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小学劳动周实践活动的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当前,随着劳动新课标的实施,劳动周这一概念也被提出,但小学生劳动周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少统筹、少场地、少评价。鉴于此,文章就劳动周的强化实践活动,在劳动周育人价值的确立、序列化推进、强化项目及强化评价四方面做探究,以强化推进劳动周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劳动周;强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11-05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劳动周是指每学年设立的,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具有一定劳动强度和持续性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周作为小学劳动教育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的重要意义,故而,文章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推进劳动周实践活动,有效落实劳动周的劳动教育做一点粗浅探讨,从而更好地落地新课标,更好地落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 缘起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劳动周概念的提出,劳动周时间的纷纷落实,各校对劳动周的实施路径也各自彰显特色,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劳动周为主题的科学建设刻不容缓。它既有学科的独特性,又有作为一个学科的共性,劳动作为五育共举之一,学科自身拥有的育人价值在劳动周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当下,学生对劳动周的概念还不那么熟悉,随着劳动课程的实施开展,劳动周的落实执行,劳动周概念让学生熟稔于心,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劳动周的实施围绕劳动素养,摒弃功利性、片面性、形式化,一改一往做一做劳动就要获取相应的酬劳的形式、以劳动作为惩戒的手段等,无视小学生劳动的积极性,甚至把一周的包干区劳动、一周的教室地面卫生作为一种警告学生学习规范化的手段,这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发展学生劳动技能等方面都多少存在一定问题。
  二、 思考
  (一)“少统筹”的劳动周
  1. 学生的劳动体验停留在表层
  劳动周“百花齐放”的同时,学生在集体劳动中经历了劳动过程,进行了很多类别的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一周时间的劳动。然而劳动周指把时间集中在一周,学生会在这一周的劳动周背景下干得“热火朝天”,劳动图片精彩纷呈,劳动过程体验快乐,殊不知劳动形式是断点式的,有的劳动周实践活动表面上成果累累,实际上限于“蜻蜓点水”,走过场后就停止。停止在学生做家务,扫地、擦桌子、洗碗、整理棉被等方方面面,然后拍照片上传可见。学生体验过之后,停留在表层,有新鲜感,有开心玩乐,少了赋予劳动周劳动核心素养的深入挖掘。
  2. 小学生独立劳动能力还有待不断加强
  小学生开展劳动活动,特别是持续性的劳动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协助,然而家长们有自己要忙忙碌碌的工作,老人又不一定跟得上当下的劳动教育理念,方方面面都帮助小朋友大包大攬,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精力分散,少了自己对劳动任务的持续性承担。
  (二)“少场地”的劳动周
  劳动周的开展需要劳动场地,需要学校创设优化劳动环境,从而突破劳动资源的限制,突破劳动时间的限制,顺应劳动过程中的时令变化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劳动表现形态,积极推进劳动周实践活动更持久、更有效,从而更好地落实劳动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地处大城市的小学生,可能学校面积不大,学生午餐都在教室里完成。可见劳动产地捉襟见肘。学校学生发生真实的劳动需要真实的劳动场地。
  传统多功能教室原本就有在发挥固有的功能,并且还是学校老师安排轮流着用,随着劳动课程的创新,学校劳动场地实在是没有闲置之地可以用,如再加上劳动课程的设施设备等,多功能教室里物品摆放也成问题,室内布局也无法调整。尽管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可以实践劳动的空间,最终还是很难实现。
  (三)“少评价”的劳动周
  少可以清清楚楚地展现给学生的评价单,多数笼统,小学各个学段之间的评价不是条清理晰。小学生在不是很明确自己的实践目标的前提下,完成劳动周的实践,这与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与真正更有意义地落实劳动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距离。
  劳动评价反馈推进劳动周实践活动的有效完成。在照片、视频等劳动成果展示之后,学生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如何有序推进劳动素养的不断养成?在建立劳动课程体系的内容的基础上,始于策略,忠于素养,实现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学科突出学科特点,结合实践活动,需要越来越成熟的评价推进机制。
  三、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推进劳动周实践活动的四个强化
  (一)强化价值,确立劳动周的育人功能
  1. “在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先生在做《教学做合一》的讲话时,曾经提及“做”是学之中心,可见“做”之重要。那么我们必须明白“做”是什么,才能明白教学做合一。劳动周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有的开展小手工制作活动;有的是开展田园大自然中的劳动实践;有的是以劳动记得为范式,借鉴以前的经验传承;有的是STEM项目综合教育内容等。每一次劳动周的高效落地,都应体现学生的成长,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服务的。以一个县域劳动为引领,开发“一校一品”,以“劳动教育共同体”实现分享共赢。围绕劳动的学科特点,办“一周一劳动”特色活动。
  2. 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认知
  可以在劳动周实施之前,也开展一节劳动主题班会课,从而把新课标下劳动课程的实施内涵宣传、转达给学生,以促进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的形成,了解并促成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进而推动劳动周系统实践活动方案的更好执行。例如劳动周主题设定为小学生劳动品格的养成这一类,可以结合课前调查,了解在传统方面小学生对劳动的理解,结合劳动周的“实践式”,组织小学生走近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搜集图片、视频、文字、劳动物件等材料,围绕劳动周时间的主题进行拓展延伸,使小学生感受祖国的田园山河、大山大海等,带领学生们用发现的眼光来感受劳动周时间的体验,进一步确立劳动价值,厚植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的土壤。


论如何强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日本女性用语的特征及其社会背景分析
台网联动背景下电视媒体与微信的新融合
和谐社会背景下新型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探究
小规模高校舆情工作特征及方法研究研究背景
以人为本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
图书馆如何化解全民阅读背景下的阅读危机
汉译伊斯兰教典籍的背景及国内外关于王岱舆研究的情况
团队管理理念在强化医院保安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
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现状、背景、展望
网络化背景下提高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具体策略
高校理工科背景下美术类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浅谈检察机关强化自身监督的方法与途径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