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维”素养课堂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需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重任,立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角度,从核心素养发端,积极搭建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传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文章积极探索以“情境、问题、活动、体验”为维度的“四维”素养课堂,透过这四个维度的关键元素,择选精当情境,激活课堂教学;设计有效问题,驱动课堂教学;优化活动体验,点亮思政课堂。以期让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范式等发生根本性改变,引导我们的教学价值观由知能取向走向素养取向,引导我们的教学过程由符号传递转向体验交流,涵育学生终生受用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四维”素养课堂;核心素养;情境;问题;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021-05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来看,思政课须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重任,肩负起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光荣使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习得一个、一课或一章节的知识,就可以提升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传授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这中间仍然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笔者认为,我们要立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终生发展需要的角度,从核心素养发端的外铄维度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生维度,整体建构课堂教学,探索以“情境、问题、活动、体验”为维度的“四维”素养课堂,透过“情境、问题、活动、体验”这四个维度的关键元素,积极搭建学科核心素养和知识传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创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支点。
一、 择选精当情境,激活课堂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发于境。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石,而合理、适切的情境设计则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情境是问题创生的场域,一种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教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教学行为的条件。笔者认为,指向“四维”深度的情境设计,必须经过一系列精心的择选。“择”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把握课标、教材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的素材,多方考虑各种要素,在大浪淘沙中经过拣选、取舍、加工、设计、选定等一系列流程,方能设计出精当的情境。
(一)情境的设计要具有价值性与驱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并宣传正能量
若把课堂当考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情境就相当于是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背景。关于新高考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所有命题素材都离不开简单情景、一般情景、复杂情景这三个情境,还指出高考政治的所有命题情境素材都会来源于广阔的、纷繁复杂的、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态建设等领域的现象、事件、问题及论述、报告、政策措施等。一个有价值、引人深思的情境,蕴含着丰富的情境链,能够生发出有价值的问题串。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会期待从多个视域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究,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情境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与趣味性,要能驱动学生真正立足生活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情境远离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为了情境而情境;有些虚构的情境与生活实际和科学精神相违背,不能正確、有效地引导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当面临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我们的情境选择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需要选择依托现实生活、能引发学生内在认知冲突的真实情境。教师还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对真实情境进行加工、改造、编辑等结构化处理,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情境能理解、愿尝试、感兴趣、联知识、解问题。
(三)情境的设计要有开放性与启发性,要能启发学生真正去思考并有所获得
在教学一线听课,常常遇到老师在选取情境时,情境材料是封闭的,追求的是唯一固定的答案,当学生回答不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时,老师就很难推进下面的教学进程。有的选择的情境材料仅仅是一个引子,不能从情境中得出想要得到的结论。还有的围绕一个情境讲授一个知识点,再来一个情境,解决另一个知识点,整堂课就变成了情境材料展示课。这些传统的择选和运用情境的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我们需要设计开放的情境,在开放的情境场中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开拓思维的视域,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
笔者在和同学们探究学习必修2《经济与社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部分内容时,通过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对农村集体经济了解得少之又少,如何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习这部分内容呢?笔者首先激疑:最近,有这么一个词语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人民供销社,并配上一张20世纪70年代供销社的老照片。作为“00后”,学生绝大多数都不太了解供销社,一句话、一张照片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它的兴趣。接着笔者问道,你知道现在我们身边仍然有供销社吗?学生们都表现得很震惊,课件中一张新时代供销社的新照片展示了供销社从未离开,且助农兴农成绩斐然,满足了同学们震惊后想一饱眼福的渴盼。
趁着同学们探究的热情,笔者设疑: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正部级单位,正在招考公务员。你想报考吗?这是和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问题,这样的设问一下子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有同学回答:新时代的供销合作社,是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我们未来的职业选择可和国家发展方向一致,有未来报考的初步打算。有的同学直接表达出愿意为“三农”服务的决心,表示个人不仅仅是追求公务员待遇的相对稳定,而是想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也有的同学诚挚表达想自主创业或在其他行业发展,老师相机引导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规划未来发展,在祖国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施展你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