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学生到高中阶段,进入到身体和心理快速成长的时期,在此阶段,成长和进步对学生十分重要。同时,高中阶段学生还需面对高考的挑战,极大的学习负担和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极大的影响,因而,学校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学生压力,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文章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措施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2-0007-0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极大重视,高中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需给予相应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落实以德育人教育任务。高中生心理健康当前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要给予学生针对性帮助,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中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教师及时帮助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正值青春期,学生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敏感,容易出现逆反的情况,而且心理和身体上发育并不成熟,导致学生情绪情感波动大,一方面对未来充满遐想,另一方面容易感到挫败,丧失前进的信心,自我迷失。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教师在学校开展相应训练,给予学生正向心理引导,提前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改善当前学生心理状况,使其向积极的方向进步。
其次,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经过专家研究,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心理状态良好,充满正能量,有利于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有效妥善地处理相应问题。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将心理健康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中教学中开设了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内容,大多数学生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使得心理健康课程在教育过程中缺乏落实,形式主义盛行,教师和学生对相应内容缺乏必要的重视。一些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经验,不能有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降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课程内容开设,许多心理健康课程缺乏实质性内容,心理咨询室没有和学生学习生活有效结合,脱离实际,理论性心理健康知识内容讲解较多,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缺乏关联性。高中心理课程逐渐增加,从教学形式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给学生讨论的知识内容过于专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导致整体教育氛围十分压抑,使得心理健康教学陷入困境。
最后,虽然现代社会对高中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些高中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仍然缺乏客观理解,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日常教育中仍然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严重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而且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够全面,对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流于形式,无法保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开展,而且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国家下达了明确的制度和意见,显示了提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师团队不专业的现象,通过数据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心理知识和辅导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本身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量不准确,不了解心理咨询内容和方式,对心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对教师的专业技巧要求很高,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对高中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而且许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运转的过程中缺乏制度规范,对教育工作进行程度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教育体系在运转过程中效率低下,甚至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解决,还因为工作的疏忽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病情泄露,导致学生病情加重。
三、 高中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高中不同年级学生面对的困惑和烦恼也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学生进入高中学校学习,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学生承担着极大的压力,所以需要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上,帮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习环境,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应对课堂教学任务。学生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明显,随着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学生心理上容易出现明显变化,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好学生心理调适工作,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心理健康教学和学生生活有效结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高中生面对学习压力,对未来可能会感到迷茫,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心态调整,教师指导学生一些减压的方式,尝试制定人生规划,塑造良好的三观,鼓励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而教师精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教师在学校宣传,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学校网站宣传平台、教育专栏、学生班会宣传高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得家长、学生、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促進学生健康发展,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落实科学教学措施。教师宣传正面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体验紧密相连,以生动形象的环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结合正面案例,分析实际案例相应内容,使其形成深刻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热情。教师还需考虑案例对学生本身的影响,避免消极负面的案例,而应用正向的案例辅助教学,对学生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充分发挥对学生思想层面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在学校宣传感动中国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己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学习实践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