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域体验的跨学科“国防教育”校本案例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理论与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案例以信息科技课程为载体,通过对“音、体、美、信、军事”五大学科的有机融合,探寻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案例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经历了“识课、泡课、磨课、品课、鉴课、赏课”六个过程,最终形成了“识剑、磨剑、亮剑”三步走的“砺剑行动”校本案例。研究在W中学展开,为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浸润式、互动式、模拟式、拓展式”等四大课程实践的场域。通过对“砺剑行动”校本案例的研究,以期为之后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科融合;国防教育;跨学科;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2-0013-05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兵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安全的内涵在不断延伸,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重大基础建设、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自主可控”一词出现了25次,充分体现了网络安全从娃娃抓起的重大战略思想。青少年阶段是正确价值观建立和必备品格养成的关键期,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增強高中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是新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期许。
本研究以“国防教育”为主题,通过对“信息”“音乐”“美术”“体育”“军事”学科的有机融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理念的指导下,开发了“砺剑行动”校本课程,并在W中学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思考,以期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 相关概念
(一)跨学科课程整合
美国国家科学院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认为,跨学科是指通过“整合两个及更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信息、数据、技术、根据、视角、概念以及理论,以促进基础理解或解决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见,跨学科的本质特点是打破学科界线。国防教育所涵盖的相关知识从本质上也是跨学科、跨领域的。
(二)场域体验式
1. 场域
场域又译“场”,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三个中心范畴之一。场域在教育学上可以理解为:①一种教育活动开展的物理空间。比如教室、场馆、校园、校外教学场地、与教育相关场所。②一种教育活动进行的关系网络。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③一种教育活动推进的资源平台。不同的教育场所,即不同的物理空间,则会配置不同的资源,学生的参与方式不同,呈现的关系方式不同,体现的教学功能也不同。
2. 体验
体验有两个义项:①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如体验生活、游戏体验、游戏体验等。②体察,考察。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3. 场域体验式
场域体验式是“场域”和“体验”的有机结合形式。将学习的主体放在不同场域内进行体验式国防知识技能的学习、模拟和训练,进而对国防安全知识与技能有所习得和感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在意志品格上得到锻炼。
本研究结合W中学的办学特色,组建了浸润式、互动式、拓展式、模拟式四大国防教育场域。
二、 高中跨学科“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
(一)识课——课程方案的制定
“砺剑行动”校本课程以相关国家课程标准为“根”,以W中学为“场”,融合“音”“体”“美”“信”“军事”等五大学科,分3个学习阶段(识剑、磨剑、亮剑)进行,共18个课时,探索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模式。
本研究选择音、体、美、信、军事5大学科为切入点,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高中跨学科“国防教育”校本案例研发实践研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目前高中学生还是以高考为主。选择“音、体、美、信、军事”不需要参加高考的科目可以在不影响学生高考的情况下开展实践研究,这样做还有可能促进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二)泡课——课程目标的确立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一般而言,课程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作为国家课程重要补充的校本课程,其课程目标要重点反映地方文化传统,突显学校自身传统和特色。
(三)磨课——课程资源的重构
1. 课程内容的设计标准
校本课程内容的编排应体现学校“育人为本”的理念,因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的发展。在“砺剑行动”校本课程中体现为以下的几点:
(1)以“育人为本”理念作为指导
康德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所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在“国防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铸就过硬的军事技能,传承W中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优良革命品质。
(2)以培养能力作为重点
“砺剑行动”校本课程内容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国防素养,增强体魄——铸就过硬的军事技能,其中包括爱国情感、国防常识、基本军事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基本的国防素养。此外通过音乐、美术艺术的学习能够掌握通感、联觉和迁移能力,为学生能够终身体会“爱国”情感带来的真、善、美及艺术鉴赏力奠定基础,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甄别、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合理使用和传播国防信息。
2. 课程内容的分环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