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历史的悠久,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底蕴和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逐渐形成的,是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中华各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历经长久历史的沉淀后,逐渐形成了中国各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独有的人文精神。而在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教育中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能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完整塑造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文章则是针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进行探究,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德育发展
一、 引言
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阶段,并且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教育的阶段,不仅要教育小学生基本学科的文化知识点,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学校作为能给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之一,应该要时刻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积极作用,全方面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
二、 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含有的小学生德育发展素材
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历代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许多当今学生需要学习的道德品质等内容,而学校作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学生德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不仅需要教育学生一些知识,还要教育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优良品质,带动学生德育的全面发展。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爱国精神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唐宋时期的繁荣盛世以及近代革命时期的种种艰辛,不管什么时期,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和爱国的意识,这种爱国的意识一直寄托着中华各个民族保卫祖国、振兴华夏的历史责任感,逐渐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中国近代时期,由于中国一直处于腐朽落后的封建时期,经济技术相对于当时的其他国家落后,导致世界许多列强国家对中国的入侵以及中国领土的被分割,导致当时的中国丧失了国家的主权,就在中国处于危亡的关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爱国和保卫国家主权的有识之士。因此,中华民族至今都一直强调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思想理念,而在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强调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激励学生从小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在困境中也能继续奋进。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
当提及对古代中国的印象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这种赞美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一种赞美。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和诗词中,“懂礼、习礼、守礼、重礼”这四个礼仪习惯都是现如今小学生要学习的优秀传统品质,也是古代社会对人们道德品质的一种规范标准。例如现在作为小学生必备读物的《弟子规》《三字经》和《论语》等文学书籍都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文学、人伦礼仪、忠孝礼节等核心思想,也是当今许多小学生要学习的必读之物。“礼”在古代也包含许多不同的含义,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对“礼”的要求也进行了增改。比如说江苏省一直强调教育“八礼四仪”,要求小学生学习并理解“八礼四仪”的意义,也是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懂得文明礼仪的表现。因此,在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品德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团结一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相处之道都是以人和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为主,“以和为贵”的思想都是体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民族需要团结和谐的精神。而且中华民族一直都在强调社会和谐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等思想,并且当今的中国也都是在围绕着中国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展。不仅如此,中国人一直将维护自己民族的团结和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作为自己的任务,并且不能容忍任何国家的挑衅。所以,在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小学生爱国的精神,让他们了解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准备肩负维护国家、团结一致的使命。
三、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追求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思想,而这思想理念也影响着当今的教学要求,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改革,中国的教育现如今注重的是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使这五个方面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且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教育内容,也是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学习要求。所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时应该调整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比重,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渗透,这样的融入能够使得在小学教育时也能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道德思想水平。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古至今,中国教育的重点一直都是对于“德”的教育,作为在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的主流,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对于以“德”立教的研究也是从来都没有中断过的,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老师的要求。因此,,在对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教育时,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全面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能帮助小学生积极应对以后的人生。
四、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
(一)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增添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
不管什么阶段,教科书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正确的指引,不仅包含了对学生们学科知识的教育,也包含了对学生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的教育指导。所以在小学生的教学课本上需要增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比重,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生的德育发展教育中。所以在对小学生德育发展的教育形式上,对小学生的德育教科书进行改革创新,增添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这些教科书上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指引学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方面提高小学生德育发展时的综合素养与爱国情怀。此外,在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中还需要增添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从小培养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态度,肩负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做出奉献。另外,在进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方面,还应该加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融入。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小学生学习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让他们能够切身体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能够取其精华,将中华优良美德发扬光大。因此,需要将小学德育教科书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和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从而能够自觉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让小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涵养、有素质、有理想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