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在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成为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教育目标,而写作能力则是指初中生围绕写作主题去整理语言素材,构思与创作的脑力活动,作文也应该是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感悟、情感经历与成长体会的文本载体,应该切实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切实解放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写作。本文将分别从组材、构思与创作三个环节去分析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客观来讲,现阶段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发育情况并不理想,他们并不擅长将语言素材整理成个人语言,难以随着自身的真实想法去组材、写作,习惯了通过片面拔高作文立意、堆砌现成素材的方式去写作文,而这显然是无法写出具有学生个人风格、内容充实完整的好作文的。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则要重新引导学生去分析写作文的基本要素,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表达需求去整理特定材料,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创作,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水平。
一、 组材准备阶段,开阔学生写作视野
组材是写作文的前提条件,也直接关系着初中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的发育情况。试想一下,如果初中生尚未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那么即便他们内心产生了澎湃的情感、丰富的成长智慧,也很难通过精确的语句去表达个人所思所想与成长经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则要及时引导学生整理语言素材,以便逐步开阔学生的成长视野,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写作。
(一)组织生活观察活动,让学生学会写实
生活观察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认识所组织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要让学生使用书面语言去记录生活,使其能够及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此,也可逐步优化学生的生活认识,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生活观察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体会,以便让学生学会写实。
就如在“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组织了一轮生活写生活动,让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以便切實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使其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生活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先选择一处对自己有意义的自然景观,比如可以选择令自己心静、舒适的自然景物,也可记录自己在旅行活动中所见到过的自然美景,亦或者是令自己深深震撼的自然景观,等等。如此,则可切实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此基础上,学生则可以自主确定写作主题,而这就有利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文,详细描绘自然景物的主要特征,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
(二)组织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学会积累
阅读一直都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活动,而且阅读材料的体裁、数量极为丰富,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主题去整理丰富的文本材料,据此了解撰写某一类文本的写作技巧,使其能够据此实现自主创作,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整理,为书面创作做好充足准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写作要求及时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便顺利引导学生完成书面表达任务。
在“写作: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一课教学中,待学生完成生活观察任务、详细记录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景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写景作文,通过阅读去分析其他人是如何描写自然景观的。为此,学生则可通过写景主题的文本阅读活动总结出文人惯用的写景顺序、写景手法,分析对方是如何实现寓情于景的,由此实现个体构思,分析自己应该如何去表达自然景观的景物特征,结合前期的写生观察活动确定具体的写景顺序,初步确定作文的整体结构,优化各个段落的过渡方式。
二、 构思创作阶段,发散学生写作思维
构思是构造文本布局、语言表达方式的思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脑力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质量高低。然而,初中生很容易陷入写作瓶颈,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失去创新意识,很容易照搬现成素材,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便要重视构思指导环节,切实启发学生,唤起学生的写作灵感,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
(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创设写作情境是优化学生写作思维、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理想的写作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成长经历,促使学生产生多元的写作灵感,使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去写作文。如此,则可很好地优化书面表达效果,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内容丰富与思想深刻的优质作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及时创设写作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以便切实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创作。
就如在“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轮趣味游戏,即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负责通过简笔画画出某个人物的肖像画,可通过夸张手法去突出对方的外貌特征,另外一名同学则需由此猜测同伴所画的具体人物。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先制定一些人物名称与人物画,每轮会安排六组同学在黑板上画画,由此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及时分析人物特点。通过这一趣味游戏,让班里的学生都兴奋、激动起来,且顺利进入写作情境之中。通过游戏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人物形象特点、描写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其实现有效写作。
(二)组织小组讨论,发散学生写作意识
小组讨论活动是发散学生写作思维,使其共享书面表达经验的重要环节,它并不是让学生照搬同伴的写作思路,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活动共享成长经验,使其在同伴的启发、帮助下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设计规范的作文大纲,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某个作文主题的写作方向、切入点,共享作文素材,讨论作文布局结构、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以便逐步优化学生的写作意识,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