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新时期,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断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有利于保证美术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分析过程,要重视采取合作学习方法,要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才利于保证教学效率。
文章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优势,分析了该模式应用的误区,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应用对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小组合作
一、 引言
在初中合作教学课堂上,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要重视合理设计美术教学内容,从而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与合作兴趣。文章从多方面入手,积极研究了美术课堂合作学习对策,希望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最为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课程参与感,引导其自主展开观点的交流。相较于传统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合作交流的模式能够更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理,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良好、科学化的学生分组,能够促使学生之间更友好地交流,能够帮助学生互相进行经验的分享,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更为深入地进行课堂学习。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在新时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是考查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同学们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同学们互相分享,互帮互助,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进行中国民间艺术的相关内容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即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材料的搜集,并让学生对不同的作品撰写自己的鉴赏心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分配学习任务,进行专门的学习。部分学生进行作品的找寻,部分学生完成作品的鉴赏。通过良好的任务分配与协作,能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出色的深入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美术的学习,并且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间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了团队合作的价值与意义,落地化的实践活动,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合作学习的价值,为其后续学习乃至踏入社会岗位奠定基础。
三、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误区
通过应用误区分析,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认识,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误区研究过程,要结合学生实际,要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内容,科学地进行实践阐述,从而才利于提高误区分析能力。
(一)不注重教学的质量
部分教师在初中美术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分组教学的意义,仅仅照本宣科式地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可否认课程的氛围得到良好烘托,但小组合作的学习质量也没有提升,导致小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价值。尤其是部分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常规的惯性思维,仅仅在个人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反而会使得课程提速,学生仅仅沉浸于娱乐化的学习内容之中,缺乏了相应深刻的思考,没有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这样长期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程内容仍然较为局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很快被消磨,难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课堂参与度低
正如文中所提及的,初中美术课程小组合作的高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无须给予学生相应的关注,自身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其学习能力较为有限,如果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过重或过难,将无法切实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课堂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的问题,还会引发教师教学任务布置不完善的情况,造成学生往往以观察为主,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判定和学习。作为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时候,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出现如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小组分工不明确
在初中阶段,部分教师与学生针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认为美术课仅仅是平日学习过程中的“副课”。教师也没有充分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对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基础能力、对课程的组织能力以及在美术课程的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小,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学习效率低下等负面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程度也
参差不齐。与此相反,如果教师过分地重视小组分组的效果,却忽视了自己的指导作用,可能使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完成的任务不达标,使学生为了合作而合作,缺乏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如果教师对小组评价不科学,不能激励学生,这就有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对策
(一)科学组建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组成员的选择对于本次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小组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美术水平、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等內容展开考虑,尽量平均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就是可以根据美术水平的强弱展开分组,保证小组内部既有美术水平较高的同学也有水平较低的同学,进而更好地保证小组内部的同学能够取长补短,共同合作,也能保证不同的小组都能处于公平的起点展开竞争。除此之外,每个小组还应当选出一个小组长和一个代表发言人,这两个代表可以由教师直接指定,也可以通过小组内部投票选出。小组长需要承担起小组内部的相应的责任,及时向教室反馈小组内部的学习进度,收取小组作业等。发言人则需要在小组探讨出一定的结论,需要在班级中发表自身结论时,进行发言,发言人应当注意规范自身的语言,保证在发言过程中主要传达的是小组内部共同讨论出的结果。